如果你也是一个像我一样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那么你一定经历或者见证过这样的情况:我们一个专业的人一起做实验,无论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甚至每一步操作都是几乎同时同地进行的。可是我们的实验结果却是“百家争鸣”,“千奇百怪”。没错,同样的实验,70个人与实验老师得到了71份不同的结果,当然,老师的结果才是合理且可信的。
此时在老师眼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本来应该是文科生的专属与专业性的体现。怎么会被理科生在实验中体现呢?
同样,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文科生时,事情变的更有意思起来,对同一个问题的论述,譬如鲁迅先生的某一篇文章,北岛食指的某一篇诗作;所有人的答案竟然会出奇的统一,或者干脆说,都是高中所记忆的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理工科老师殷勤希望的结果被呈现在文科老师的案头,以至于想要寻找一种特殊且有趣的见解是那么困难。
谁又能想到,似乎是平行线的文理科生,在这种情况下却活成了对方的模样?悲哉?幸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