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安理得就可以问心无愧吗

心安理得就可以问心无愧吗

作者: byz2zk | 来源:发表于2017-10-21 14:12 被阅读62次

8.1附释

8.1.1为眼前物质利益而撒谎

我去参加知识竞赛,竞赛以面试的形式进行,竞赛过程中,我表现出色,只是不小心犯了个足以判我出局的低级错误,碰巧考官没注意到,结果我得了第一名。为了荣誉,我选择不公开真相,反正大家都没看出我的错误。

有一天我在逛街,前面人在掏口袋的时候,钱被带出来掉在了地上,他浑然不知,我默默走过去用脚踩住了钱,并且假装系鞋带,等失主走远了,我将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反正没人知道是我捡到钱。

我在公司电脑上浏览不健康的网页导致电脑中病毒,电脑里的重要公司文件全部丢失。领导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一口咬定是电脑本身突然故障导致文件丢失。反正没人见到我浏览了有病毒的网页。

如果说假话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什么或者避免失去什么,我们可以尽情说假话。讲真话的原则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8.1.2为长远物质利益而说实话

知识竞赛犯错,如果我选择公开真相,结果出局。我不是坦荡,而是作秀,以谋取更大的道德名声,这样的名声有百利而无一害。

别人丢钱,如果我捡起钱还给失主,是故意显示自己不贪财,由此可以获得别人更多的合作,当然包括钱财上的合作。

电脑中毒,我承认错误,不是真心认错,只是为了谋取领导的信任,虽然当面认错会被领导训斥一顿,被训斥总比不被信任强。

总而言之,我恪守说实话的原则,正是为了长远的利益。如果从长远看来说谎是值得的,我还是会说谎。每个人对长远的理解完全不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弄不好是经常说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非常善于为了长远利益而说实话和说谎。他们平时看看书是为了获得小姑娘的青睐,帮助别人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帮助,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正能量鸡汤是希望领导赏识其积极向上,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长远的物质利益。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是有些人更加精致,有些人比较粗糙,不会把自己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与具体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

康德认为,从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是否撒谎,是不道德的,道德与利益不相关。其实我们一般也不会认为自己有道德,只是觉得自己是个正常、理性的人。

8.1.3为求心安而说实话

说谎、做事不考虑利益是什么意思呢?知识竞赛后,坦白我的低级错误,不为什么道德名声,只为心安;别人丢钱,捡起钱还给别人,不为显示拾金不昧的精神,只为心安;浏览不健康网页导致电脑中毒,承认错误,只为心安。虽然一直追求心安让我成为受欢迎的人,也得利不少,但得利只是附带结果,首先我是追求心安。不管怎么说,心安也算一种精神利益,按康德所说,与利益有关的都不是道德,所以为了追求心安的拾金不昧也不是有道德的行为。我给了路边乞丐一些钱,康德和我有了如下的对话。

你为什么给他钱?

因为他看上去很可怜。

他可怜与你有什么关系?

这让我心里很难受。

你给他钱,你就好受了吗?

是的,要好受一点。

这样看来,你还是自私的,你给他钱,只为减少自己的精神痛苦。如果你不难受,就不会给他钱。

怎样才算不自私呢?

你完全不觉得乞丐可怜,但你还是决定帮助他。这才是有道德。

我觉得他可怜,是自然而然的同情心啊,怎么能控制自己的同情心呢?

同情心不是理性的,不能让同情心决定你的行动,理性决定行动才是正确的。

以上对话中康德的观点,从常识看,无法理解。什么叫理性决定行动?知识竞赛中坦白错误只是意识到如果大家遇到类似情况都不坦白,竞赛将无公正可言。因为这种意识而坦白就是理性决定行动。问题是,就是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心不安啊。有了这种意识却能心如止水,这是何方神圣啊!

也许通过另外一个例子可以理解康德的意思。大侠寻仇人一辈子,终于找到仇人并在悬崖边上决一死战,双方斗得难解难分之际,仇人不小心失手,就快坠下悬崖,此时大侠想到的是,如果大家都见死不救,很多鲜活的生命将因此消失,于是毅然出手相救。这样的大侠才有道德,他不是出于同情、为求心安才去救人,他恨仇人还来不及呢,他救人时起作用的只是理性。这样的分析昧于现实,我在恨一个人的时候,不代表在对方落难之时不会生出同情。大侠在决定救仇人之前根本不会想什么“如果大家都见死不救,很多鲜活的生命将因此消失”,救人的决定只在那一刹那,完全出于恻隐之心,出于同情。

所以,我们为求心安而不骗人,就是有道德。像康德所说,那种并非良心触发而是纯粹出于理性的道德行为是罕见的。

8.1.4强盗抢劫也心安理得

先看五个小例子:

a.我们不愿意正常打工,以抢劫为业,有人心安,有人心不安。

b.亲人病了急需钱,我们到富人家中盗窃取钱,有人心安,有人心不安。

c.走在我们前面的人丢了钱,我们捡到花掉,有人心安,有人心不安。

d.我们在路上捡到钱,不知道失主是谁,我们把钱花掉,有人心安,有人心不安。

e.我们幻想着抢劫富人而得了一个亿,从此享受荣华富贵,幻想过后,有人心安,有人心不安。

从上面的例子看,追求心安,可以是极端的坏人,也可以是极端的好人。所以从是否心安根本不能判定是否有道德。康德说,判定自己是否有道德还是要看自己的行事原则是不是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原则。这纯属扯淡,如果我是强盗,理智上肯定知道,抢劫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否则必定天下大乱,可是知道这一点,并不能使我停止做强盗,只有当我良心发现的时候,才会金盆洗手,良心发现和理智上知道,是两码事。

强盗抢劫之所以会心安,是因为他们良心被狗吃了,也就是利欲熏心,其实他们不是心安,而是心麻木了,或者说,心丢了,根本谈不上心安不心安。

怎样才能把良心找回来呢?

例a中,完善就业环境,注意社会公平,加强执法。

例b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例c、d、e中,加强道德教育。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找回了多少良心呢?当我们有时候伤害(即使是假想的伤害)了不该伤害的或者可以帮助别人时却没有行动,说明良心还没完全找回。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赤诚了,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这不代表他们很有良心,只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吝于助人以及自己言行所造成的伤害。

比如其他部门的同事工作量太大,晚上要加班,我可以帮忙或者不帮忙。我不帮忙问心无愧,因为不是一个部门,没有义务去帮。我帮忙也有理由,毕竟是同一个公司的人,我帮忙,大家都可以早点下班,这样,我当然更有道德。这需要一定的牺牲精神。

不过,有牺牲精神也不一定有道德,父母起早贪黑挣钱,只为望子成龙,花很多钱给儿子报了好多培训班,儿子失去了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

女同胞的婆婆因病去世了,追悼会上,儿媳妇理应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忧伤,可是她坚决不哭,因为婆婆是自然去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什么好哭的。这样的理由,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有道德不仅需要牺牲精神,还应该体悟人心。

8.1.5道德的无力

刚才我们谈到如何找回良心的时候,提的建议之一是加强道德教育。有人也许冷笑,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加强了这么多年,结果呢?在利益面前,道德一文不值,于是有了宗教。我们和教徒有了以下的对话。

你是教徒,为什么三级片都不敢看呢?那也是人性需要啊。

是人性的需要,不过是邪恶的人性,看三级片不道德。

怎么不道德了?我没有伤害任何人。

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你看三级片,会经受良心的煎熬?

我不知道什么良心,只知道我做任何事情,上帝都注视着我,所以我按上帝的吩咐做事。

如果上帝不存在,你就可以看三级片吗?

上帝肯定存在,这不容置疑。

从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教徒敬畏的不是道德,而是上帝。他们有道德也是求心安,不过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害怕上帝的惩罚。良心管不了人,只能靠上帝来管。

8.1.6只是正常人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不信上帝、不谈良心和利益,只是闷头做事,是个实在的好人。他们决定不去骗人的时候,不是求心安,也不是为了获取别人的信任,只是因为从小到大周围人一般都这么做,他们也跟着做。当然,他们没有达到康德的境界——只按所有理性的人认可的原则行事。他们是按照周围人认可的原则行事,这周围人有理性的也有糊涂的。

当周围女同胞都裹小脚的时候,他们不会反对。当周围人以喝酒来表达自己的真诚时,他们也会模仿。大家在地铁上都不大声讲话,所以他们也不大声讲话,不过有些乡下人偶尔进城坐地铁,讲话声音极高,看似很不文明,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乡下人原来的周围人都是这么高声说话,习惯了,一旦进城,出现了低声说话的周围人,非常不适应。

以上所谈的都是一般的模仿,还有重点模仿,比如对父母、自己所敬佩的老师、亲戚、名人和其他人的言行的模仿。有些人坚持道德原则到一根筋的地步,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我们从小到大不断的模仿中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当我们按这些原则行事时,不会考虑自己会得到什么好处,不会纠结是不是道德,我们只是简单认为,做人就当如此。我们不会认为自己很有道德,仅仅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

如果周围人的道德水平不提高,我们便好不到哪里去。问题是,如何提高周围人的道德水平呢?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只有在法治的社会里,长期享有自由,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法治不完善,大家必然不择手段。说什么“长期享有自由才有道德”特别让人丧气,好像凯恩斯说过,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8.2晦涩版原文

因为真诚是一种必须被视为一切能够建立在契约之上的义务之基础的义务,哪怕人们只是允许对它有一丁点儿例外,都将使它的法则动摇和失效。因此,这是一个神圣的、无条件颁布命令的、不能通过任何习俗来限制的理性诫命:在一切说明中都要真诚(正直)。

8.3通俗版翻译

前面康德说,说谎会导致法权被取消,也就是每个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主要着眼于说谎的社会影响。现在他特别强调说谎不允许有例外,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假如允许有例外,那么允许的标准是什么呢?什么时候该说谎,什么时候不该说谎,这没有客观的标准,每个人都在自认为可以说谎的情况下说谎了,这种“自认为”的主观色彩非常浓厚,结果我们在现实中就可以发现实在程度非常不同的各色人等。所以,只要允许有例外,不说谎的原则必然被动摇。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康德特别强调真诚原则是神圣的、无条件颁布命令的,只有对它存有敬畏感、从不想到讨价还价,才能恪守原则。真诚原则是无条件的,当然不受习俗限制,习俗正是讨价还价的条件之一。我的儿子犯了罪,只有我是目击证人,我撒谎帮孩子免除牢狱之灾,这种撒谎出于亲情,但有些外国人并不能理解,“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的习俗,在国外并不一定有多少影响。这种习俗的消极影响,正是康德特别希望清除的。

注:

1.本文是康德短文《论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所谓法权》解读之六

2.封面图片为日本电影《我对青春无悔》海报,来自于豆瓣网

相关文章

  • 心安理得就可以问心无愧吗

    8.1附释 8.1.1为眼前物质利益而撒谎 我去参加知识竞赛,竞赛以面试的形式进行,竞赛过程中,我表现出色,只是不...

  • 标题没想好

    这一生无谓输赢,无谓富贵。只为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 关于我

    要多自愧不如才会甘拜下风 要多问心无愧才敢心安理得

  • 心安理得

    在这世间,凡事都求心安理得。在这世间,凡事都求问心无愧。

  • 做人,就该心安理得

    也不知道为什么,说一个人”心安理得“总像在批评人似的。 同样,“心安理得”的近义词”问心无愧“,也给人一种憋憋屈屈...

  • 人生难得是心安

    ​苏东坡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诚然,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宿。 何谓“心安”?我理解,就是问心无愧,心安理得,走...

  • 做人,要有骨气;做事,要有担当!

    做人, 不求大富大贵,十全十美, 但求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做事, 不求滴水不漏,事事完美, 但求努力踏实,认真尽...

  • 做人,做事(摘录)

    做人, 不求大富大贵,十全十美, 但求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做事, 不求滴水不漏,事事完美, 但求努力踏实,认真尽...

  • 做人,要有骨气;做事,要有担当!

    做人, 不求大富大贵,十全十美, 但求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做事, 不求滴水不漏,事事完美, 但求努力踏实,认真尽...

  • 心灵的力量

    真纯的“道德”固然会实现“利他”,同时也成全了一种至高境界的“利己”——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合情”才能“心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安理得就可以问心无愧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ui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