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7-13同读《曾国藩传》-2

2019-07-13同读《曾国藩传》-2

作者: 汤静Linda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9:20 被阅读0次

    同读《曾国藩传》作者:张宏杰

    一、给曾国藩写一份简历

    曾国藩的简历

    姓名:曾国藩(初名子城,后改名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年龄:62岁(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籍贯:湖南湘乡

    学习经历:

    1811年(嘉庆十六年),湖南湘乡荷叶塘白杨坪出生;

    1814年,开蒙;

    1818年,读完五经;

    1819年,学作八股文;

    1824年,第一次科举考试;

    1826年(16岁,道光六年),

    1832年,第六次去“赶考”,“文理欠通”被“悬牌批责”,“发充佾生”;

    1833年,中秀才;

    1834年,中举人;

    1838年(28岁),中进士;改名“国藩;”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改为第二,授翰林院庶吉士;

    1839年,告别家人,从湖南启程前往北京当官;

    工作经历:

    1840年,散馆考试,授予翰林院检讨(七品)一职,正式开始了京官生涯;

    1841年,拜访大儒唐鉴,读《朱子全集》;派充国史馆协修官;

    1842年,立下学做“圣人”之志;效仿倭仁,恭楷写日记;戒烟;十二条规矩;

    1843年,升为翰林院侍讲;

    1844年,首次与道光皇帝交流;结识后来的名将江忠源;

    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

    1849年,升为礼部右侍郎(正二品);“时时有归家奉养之志”;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850年,写《应诏陈言疏》等;

    1851年(40岁,咸丰元年),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帝的过失,得罪咸丰皇帝,得罪同事;

    1852年,挑战“大名大位”:琦善、赛尚阿;画稿事件,人人唾骂;离开北京,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归家;后到长沙办“团练”;

    1853年,成了“曾剃头”,动了别人的奶酪,差点儿被兵痞杀了,“好汉打脱牙和血吞”,长沙之辱后,前往衡阳创建湘军;筹建水师;在衡州设厂建造战船;

    1854年,水陆并大上长沙,靖港首败,铜官渡第一次自杀;湘潭大胜;九江大败投水自杀;

    1855年,只剩下罗泽男一部,派出罗泽男支援胡林翼,江西陷入困境;上奏参劾陈启迈,让江西官员变本加厉,步步荆棘,处处碰壁;

    1856年,弟弟(曾国华、曾国荃)救援江西;

    1857年,父亲去世,不待皇帝的回复,把军队拋在江西,径自回家守孝;皇帝批准曾国藩在家守制三年,解除了兵权;

    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

    1858年,因胡林翼奏请获批,带兵去救援浙江,办理浙江军务;

    1860年,围安庆;署理两江总督;

    1861年,安庆城陷;咸丰去世;胡林翼去世;载淳六岁继位,慈禧和奕訢掌权;一总督而节制四省;接家眷到安徽;建立“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52岁,同治元年),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买“洋船”;“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看蒸汽机试验;

    1863年,建设江南制造局;召见容闳;

    1864年(54岁),湘军攻破天京;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1865年(55岁),北上剿捻;“小政变”,奕訢革职;裁湘留淮;

    1866年(56岁),河防崩溃,李鸿章取代;

    1868年(58岁),江南制造局第一艘轮船造成下水;调任直隶总督,“疆臣之首”;

    1870年(60岁),天津教案;再任两江总督;

    1872年(62岁),第一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逝世。

    业绩:

    创建湘军,打败太平军;

    追剿捻军;

    主办洋务,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安排了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

    二、太平军起义是曾国藩的“大机遇”

    请你将曾国藩创建湘军到攻破天京后裁撤看作一件事情,分析他做事的理念方法,逐一写出:

    1. 他是如何了解预测社会情况,如何计划、准备创建湘军的?

    曾国藩知道训练团练对天下大局没有任何作用。朝廷对团练的规模和任务规定得很明确,就是不离乡的小股武装。在这样的限制下,团练规模太小,训练不精,不但打不了太平军,对付土匪都没什么大用。曾国藩在出山之初就暗暗计划,要以练团练为伪装,创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凭着这支军队挽救朝廷,再造国家。曾国藩冒着毁家灭族的危险创建军队,首先是因为太平军不仅是清王朝的敌人,也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敌人,太平军所到之处,必焚毁孔庙、毁掉神像,拆改庵院;而且因为大清王朝的正规军已经腐败到底,无法改造。

    关于创建军队,早在曾国藩兼署兵部侍郎的时候,就已经对大清国家武装进行过深入研究。正规军,不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已经打不了仗,他认为国家正规军腐败习气已经深入膏肓,没法治了。他以团练为名,行建军之实。他的“大团”用来防守省城,甚至出省作战,突破了朝廷关于团练作战区域的限制;在全省范围内招人;把“团练”二字拆开;曾国藩把戚继光练的新军和傅鼐办的民团混在一起,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意误导皇帝看不清独立建军的目的。

    2. 他如何分析八旗和绿营兵制的突出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重新设计)的?

    湘军的战斗力来自曾国藩的“反思”习惯。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曾国藩,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绿营兵败就败在制度缺陷上:士兵普遍都有第二职业,部队广泛经营第三产业,军队的“低饷制”至与文官的“薄俸制”一样,都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财政制度。这是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让军队训练水平下降,战斗力几乎为零。

    曾国藩创建湘军,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行后饷原则,对于湘军军官,曾国藩更是采用高薪养廉的政策;制度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解决了绿营兵的“胜则相忌,败不相救”的问题,形成了“死党”;湘军的组织原则,违反了清朝“兵为国有”的原则,湘军私人性极强,每一级只效忠自己的统领,不听他人调遣;选人原则,“选士人领山农”,湘军的将领大多数是知识分子,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曾国藩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因为信仰出战斗力,精神出战斗力,招收兵员。曾国藩招收兵员,绝对不收当过兵的人,不收退伍军人,主要收纯朴的农民,而且是山农;曾国藩重视政治教育,把军队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两个部分,“训”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练”才是练习军事技术,曾国藩更重视“训”,曾国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军纪上,亲自编写《爱民歌》。

    3. 以及他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湘军的人财物保障(指兵、将、幕僚等人才)和粮饷、武器装备等关键。

    (1)兵、将:

    通过靖港之战,曾国藩更明确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作战首在勇敢,凡是临阵脱逃的将领,不管你当时有什么理由,都立刻打发回家,永远不再录用。曾国藩严厉整顿,大幅裁员,除了罚还有赏,批准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的将领招兵买马,扩充队伍。

    曾国藩为湘军立下规矩: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家,另行招募成军。曾国藩高明就高明在他用制度解决了别人用道德去解决的问题。

    (2)幕僚:

    曾国藩重视人才,一生致力于培养人才。他的幕府规模很大,盛时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队伍。他对于有学识和有天才的人,一向极为钦佩,乐于和他们交往。曾氏幕府的特殊,不只在于其大,更在于它像一个学校,学校的校长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把他的幕僚们当学生看待,按期在幕府中组织考试,他像老师一样在深夜批卷。曾国藩的人才实践,第一步是求才,第二步是观察,第三步是培养。曾国藩长于“因人施教”;曾国藩用人还有一个宗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全力给他们制造发展的机会;曾国藩在保举下属方面非常尽力,他的幕僚大部分都在幕府成材,然后成就自己的事业。人才大计塑造李鸿章。

    (3)粮饷:

    自行筹措钱粮,自己去劝捐,在衡阳设立劝捐总局,派人四处劝捐筹饷,回报是由国家授予他们一些荣誉性的虚职;劝而不动,强行勒派,巨绅们如果拒不捐款,他就派兵动用拘押手段,结果虽然弄到了一些钱,却招致地方大户的重重怨恨;因为劝捐,他甚至还得罪了皇帝,使曾国藩有二品京堂降到了三品。

    (4)武器装备:

    曾国藩大雇衡州、永州的能工巧匠,在湘潭设立两个船厂,大量制造快蟹、长龙、舢板战船;花费重金从广东购置大批洋炮,经过反复研制,终于将洋炮安装在战船上,成了当时中国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内河水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13同读《曾国藩传》-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yp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