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之前出了一本书Skin In The Game ,在这本书中他公开批评了著名的心理学家《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和《人性中善良的天使》的作者史蒂芬•平克,他提到这些学者们写作时大多没有实地考察,就把通过数据分析和整合观点把书写出来,还信以为真。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跟着遭殃的是我们这些读者,读了各位大牛们联名推荐的书,却学错了知识,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产生偏差,这样还不如不读。所以我们应该掌握辨别别人给我们的建议是否对我们有用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选书,选择知识获取渠道,甚至可以用来识人。

利益攸关(skin in the game)
利益攸关是全书最核心的概念,甚至可以说全书就围绕这一个概念展开。什么是利益攸关?简单地说就是共同进退,事情干好了有收获,干得不好就有损失。相反,一些网上的键盘侠指点江山时,可体现不出利益攸关了,反正逼捐时捐的是别人的钱,风险全在别人身上,自己享受批判别人带来的道德崇高感的同时还能拍拍屁股随时就可以走人。而往往这样的人很难给出对你有用的建议,即使他以为自己在干一件好事。“利益攸关”也是一个判断别人干事情靠不靠谱的标准。在得到app的留言区里看到了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某个将军收到来自前线的一份报告,里面称牺牲的战士中一半都是因为跳伞摔死的。将军马上找到生产商,要求提高质量。可生产商却称质量已经提到极限,不可能再提高了。将军听了后,直接让生产商当场亲自跳伞检测降落伞包的质量并且以后随机抽取降落伞包,让其亲自测试降落伞包的质量。生产商被吓得屁滚尿流,从那以后因跳伞发生的事故次数就减少了下来。“利益攸关”不仅是判断一个人干事情是否靠谱的标准,还可以激励人把事情干好。以后遇到保险推销员,理财专家,保健产品推销员们向你推荐产品时,你还可以冷不丁地问一句“这么好的产品,你们或者你们的家人用吗?”
如何辨别出对自己有用的建议?
1.观其位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话糙理不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阵营或者其职业往往会决定他只能对你说些对自己有益却未必真实的话。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总是要黑一下中国,甚至叫嚣要狠狠地制裁中国一番。可能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个大国之间保持自由对等的交易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好处。但总统要对自己的阵营里的选民们负责,比起国家利益,他们自身利益更为重要。所以即便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依靠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收获颇丰,但特朗普仍然宣传“美国第一”,要开一波全球化的倒车,这是因为特朗普要对选他当总统的白人中产阶级负责。因此在买书或者看电影的时候,你看到某些名人联袂推荐,一定要仔细考虑一下,不要因为一部几乎整个娱乐圈都推荐的电影《摆渡人》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2.察其利
要想判断别人说话和建议靠不靠谱还有一个标准:这个人提的建议是否与其根本利益相悖。如果一个陌生人给你提的建议看起来是对你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时,你就需要保持谨慎了,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代理人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魔鬼经济学就用数据揭示了这么一个现象:房产中介公司的销售员总是希望顾客越快卖出房子越好,而不是期望帮顾客卖出更高价的房子。表面上看中介人员帮顾客卖出更高价的房子会获得更多的提成,这应该会激励中介的销售员更有动力帮助顾客卖更高价的房子。可实际上帮客户卖出更高价格所获得的收益比不上马上把房子卖了,早点接下一单带来的收益大。所以即便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可以帮助客户获得更高的报价,销售员也会告诉顾客,早点卖掉吧,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于是顾客就因为听信销售员的建议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其实代理人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出现。比如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我身边的学霸几乎没有一个报过课外辅导班,倒是一些成绩不怎么样的人一直报班却成绩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于是我有这么一个猜想,大多数课外辅导班的效率极其低下,而低下的效率其实是符合他们本身的利益的,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他们主动造成的现象。因为培训机构的根本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帮助你考上名校,这两者间的利益是有冲突的。对大多数参加培训班的人,培训机构并不需要让他们获得多好的成绩,一旦大多数人通过培训班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这些客户也就不再是培训机构的衣食父母了,所以为了留住大多数客户,培训机构的根本利益就可能和客户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要是很多客户没有因为参加课外辅导班而考上名校,那不是会砸了机构的招牌?不会的,培训机构公布自己的成绩时都主要宣传那些考上名校的人,而不是宣传名校通过率或者有多少人落榜。只要培训机构能够一直贩卖焦虑,人们还是会乖乖把钱上交给培训机构。
3.析其行
当别人给你提出一堆表面上对你有益的建议,实际上自己却从未实行过给你提的建议时,你就需要提起警惕了。比如一些所谓的环保主义者天天鼓吹“全球变暖”的严重性,因此号召大家一起节能减排,可自己照样开着超过排放标准的车。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时常指责全球变暖主要归责于中国,还号召全世界节能减排并且由于其进步思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可戈尔绝对不会告诉你,自己正在占地一万平方米的房子的恒温游泳池旁开着香槟享受人生呢。人们常讽刺的圣母婊,也是如此,天天为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摇旗呐喊,可到了需要改变自己的时候,往往能够掏出双重道德标准来为其辩解。所以以后遇到外国媒体鼓吹他们眼中的公平、自由、平等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毕竟站着说话不腰疼。
小结
这套辨别别人给我们提的建议是否对我们有益的方法其实还可以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上和决策之中。在你阅读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用到,此时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作者自己有没有践行这套方法呢?甚至在你用简书寻找有助于提升自己,精进自己的文章时,你也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也许当你熟悉地运用这套方法后,你也就学会如何质疑和敢于质疑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观察世界的切入点。
PS
对Skin In The Game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把电子书传给你。
同时附上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反脆弱》和万维钢老师对Skin In The Game的解读以及Skin In The Ga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