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多,天还没有亮,学生们在操场,还没有下操。我拿了茶杯和作业本,提前来到教室。坐在讲桌前,等待他们的到来。
村委大楼与教学楼并排而立,遥互相对,中间只隔十几米。往左边的窗外一瞥,瞅见了村委办公室里一方寸的亮光,海蓝色的。我知道,那是他们没有关的电脑,它至少已连续运行一天一夜了。
提起这亮光,我与它倒是熟识了。夜幕降临了,我们的晚自习课上,无意间的一瞧,便可看见那熟悉的光亮。由于它所在屋里的窗户与我们的正对应,在楼上的教室里,当你向外四面张望时,想不看它一眼都难。一则因为夜里的这一点光比较突出,有点显眼;二是你已知道那里有一出处光亮,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出现在你的视线里。
我曾留意地观察过那电脑屏保色彩的变化,一会儿是浅蓝色的,又一会儿是淡绿色的;此时是暖黄色的,彼时又是典雅古朴的。这“常亮”着的电脑的光,不由激起了我的思绪飞扬。比如我们身边的,每每夜深人静时,学校集体办公室里的茶吧机总是在待着机;早自习放学后,有两个教室的灯总是没有人关;餐厅就餐,会有个别学生把没有吃完的馍扔到垃圾桶里,等等。我们身外的,多年前我曾见一辆“面包车”公车在一个单位里放到车身生锈,直至报废也无人怜惜;前些天见一辆比较新的公车布满灰尘,“陈列”在墙角一隅,着实可惜。此类事件,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不是自己的,不会爱惜。这,或许是一种常态,而我宁愿它是一种变态。想其原因,基本有几:一是责任意识,及普遍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单位制度或提醒机制不完善;三是人员的整体素养有待提高。 善于观察,发现寻常中的不一样,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优秀的品质。
希望明天早上或晚上,不再见到那台电脑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