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这其中的“让”字就是给人以机会。每一个人都存在着许多身份,作为每个身份的主体,需要给这个身份的客体以表达的机会,这样的世界方是和谐的,充满温情而不是冰冷的。比如说老师和学生,作为老师要给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的机会,教师节的早晨,学生捧着一束花或者精心准备的写满祝福的卡片送到老师的面前,此时老师无论对这具体的礼物是喜好或者厌烦,都要表现满心欢喜状,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更加爱老师爱生活。比如说父子,作为父亲要给儿子表达孝意的机会,偶染小恙,让儿子在医院里陪护一晚,会让父子之情更浓。比如说领导与下属,作为领导要给下属表现的机会,这样下属会感激领导的赏识,从而使上下级之间关系和谐而不是相互敌视。
道理虽然简单,但真的能做到或者做好却并不容易,哪怕是君子五德的提出者孔子有时也未必做到,可见修行之路很是漫长。今天翻开《论语》看到了这一段: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关于这段文字网上有着不少解释,基本上都以孔子虽不信鬼神但敬而远之的态度,细细品读,觉得网上的解读有点牵强,试着自己解读一下。
孔子得了很重的病,并不是普通的头疼脑热,估计此时扶子躺在病榻上哼哼叽叽,一群学生也是六神无主,大家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的学长子路,等他拿主意。子路想了想说要不咱们祈求上天给老师去病消灾,学生们都说这个方法行,在那个科学蛮荒时代,祈祷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方法,于是子路带着一帮学生又是烧祷告文书又是磕头行礼。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的病情好转,侍候的学生就告诉老师在老师生病期间他们是如何着急,子路带着大家进行祈祷的事,大概是学生们看到老师病情好转之后太高兴了,也有点摆功劳的意思。
于是夫子让人把子路叫过来问他有没有这回事?子路说当时您老的病情的确挺重,他就带着众学生按照某种仪式进行祷告,当时祷文中写的是“请求天地诸神消除夫子的困厄。”一般人遇到这个情况,首先是被感动,这些学生真是太可爱了;其次就是感谢,自己能从病中脱困,这些学生是有功劳的。所以正常的操作是老师请客下馆子,海底尽情地捞,啤酒尽情地皮,总而言之一句话,感谢所有学生,大家happy就好!
不过夫子不冷不热地说祷告是没有什么卵用的,他早就祷告过了,如果有用的话,他都不会有这场病。如同一盆凉水倒到热心的子路头上,估计子路马上就要感冒。这老师也太不会说话,说点好听的就怎么啦?非得一句话把人给噎死!
是夫子不会说话情商低吗?也不一定,要知道夫子是非常会忽悠人的,所以很有可能是孔子打心底里不喜欢子路,因为子路经常跟他抬杠不给他面子,所以一有机会就板起脸来教训子路。不过哪怕是这样,夫子做得仍然不够聪明,要知道在他生命垂危之时子路尽心尽职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评价,那么下一次子路还会尽心尽职吗?
《论语》中又记载了孔子生病的事情:【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孔子得了重病,子路不再去祈祷,而是组建治丧委员会,准备在老师死后吃席了。
子路前后两次态度的改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别人诚心想表达的时候,一定要给别人表达的机会,如果这次不给别人表达的机会,那么遇到什么情况需要别人表达时,别人就不表达了,因为别人心里会想:热脸贴冷屁股,何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