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始系统地写文章,却东一头西一头没有什么章法。这样即使每个周都写,到头来也只会是零零散散的。
前几天看qq空间,翻到几篇记录我姥姥生病到离世的文章,难过到不能自已。我必须得承认,如果不是那些文字,很多细节我早已忘记。记录大概就是文字的意义。
前几天回家吃饭,听姥爷讲他年轻时上班做苦力却吃不饱的日子,短短几十年与如今的日子比起来恍若隔世。姥爷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最最普通的农民,但他却经历了旧中国到新中国、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用纤瘦的肩膀,支撑了一个大家庭。与他同时代共经历的人很多很多,可是因为他是我姥爷,于我而言他又有区别于他们任何一个人。他与我姥姥在暮年的伉俪情深,更让我深深体会了什么是爱情。
我的爸爸,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军人,九十年代下海自由经济,九十年代末第一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至今的践行者。我爸爸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他农村基层干部的经历,完完整整经历了整个农村基层选举的二十年。作为他的女儿,从我9岁他33岁,到我29岁他53岁,他的工作贯穿了我的整个成长,和他从热血青年到中老年。我总感觉,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爸爸看似平凡但我看来伟大的人生做记录。
我的妈妈,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儿,从小就懂事能干,不被重视。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吃公粮的工人,可是到退休都没实现。年轻时跟我爸跑大客车,而后在私人工厂上班,再后来辞职照顾我生病的爷爷奶奶,为他们送终。我妈做事很有脑子,我总觉得她的人生可以更出彩,但因为她嫁给了更强势的我爸,所以她到现在都在为别人而活。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所以我知道这个众多家庭妇女中的一个的与众不同。
我的爷爷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军人,奶奶是旧社会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都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一类人。只是他们已经去世,他们的故事,除了小时候听他们亲口讲过的之外,若想记录,只能靠打听家里长辈了。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消逝,最长不过百年。我想我应该从现在开始,用文字来记录我身边最亲近的人们。让他们平凡的人生,因有文字记录而与众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