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我的书架里一直放着一本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偶尔就会拿出来翻一翻,可能是在地铁上,可能是在等餐时,但是在这些场合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很难沉浸其中,这本书也就一直没能读完。直到我把这本书正式纳入我的阅读计划中,我才没有错过这一本有温度的历史读物。
这不是一本简单叙述历史事件的书,也不是一本如《明朝那些事儿》一样欢脱的历史小说读物,这是一本有态度、有感情的书
你能够感觉到作者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态度,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当书中写到鸦片战争失败后,有些人民甘愿做汉奸,去做英军的苦力时,你能够感觉到老爷子的无奈,当写到战败后,国家以及人民仍旧不图改革从而错失了20年的光阴,你能够感觉到老爷子的遗憾,当写到林则徐怕清议的指责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师夷长技”的改革思想,你能够感觉到老爷子的责备。
在我初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我最不喜欢学的就是中国近代史,因为中国近代史中仿佛没有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没有秦皇汉武时期的强盛,相反,还要背很多条约的内容,背很多历史事件的日期。
这对一个对日期毫不敏感的小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近代史的记录更加详细,不如更早一些的历史故事性那么强,它更加的真实,更加的琐碎。
而过了这么多年,中国近代史在我的脑海里也只剩寥寥的几个词语——屈辱、可恶。
我对那些侵略我们的国家自然没有什么好印象,这么久以来,在我的眼里,他们就是电视剧里的反派,他们就是纯粹的坏。
而我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看待历史问题是多么的片面,曾经一直以为鸦片战争起因就是英国想要卖鸦片给我们残害我们的人民,他们就是纯粹的坏
这本书对鸦片战争的起因有了更加全面的分析,不仅仅是从我国的角度出发,也从英国的角度看待了这次战争,而我更喜欢从英国角度看待这场战争,因为这是我之前所忽略的
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是没有邦交的。
一是因为地理位置,中西确实相隔甚远,二就是中国并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中国只把外国人当作不懂礼义廉耻的蛮夷,并以天朝上国自居。
有一次,乾隆寿辰,英国因为想要与中国通商,所以派遣使臣来贺寿,但是乾隆皇帝只是把英国使臣当作一个藩属国的贡吏,要他行跪拜礼。英国使臣原不愿意接受,但是迫于形式,英使最后选择有条件接受,这个条件就是如果今后中国的使臣到了伦敦也要对英王行跪拜礼,不过清廷拒绝了他的条件,我堂堂大天朝的使臣怎么能向你一个蛮夷之国的王行如此大礼呢?

清廷的拒绝没有让英使看到他想要的平等,于是他也就没有向乾隆皇帝跪拜,这让乾隆很是恼火,此次邦交也就彻底泡汤了!
由于中国当时眼高于顶,邦交成了我们最大的困难,而那本该是我们进步最大的机会!
交易没成,我国的政府是毫不在意的,因为我国的商品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进口,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就不一样了,英国当时国内工业开始发展,产出也就多,为了经济的增长,这些商品需要更大的市场,所以,对于我们的拒绝,英国人是不太能接受的
而且,英国人也确实没有什么货物出口给我们的,他们来中国做生意基本都是带着钱来采购,这样,白花花的银子都流入了我国,而当时,国际普遍认为银两的流失于国家是不利的
为了能够从中国人手里赚钱,英国人经过试验,发现鸦片是个捞金的好东西,然后开始大肆种植,并出口到中国。
鸦片的流入,不仅导致了我国白银的流出,更是危害了国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开始了禁烟行动,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也正是这次严厉的禁烟行动,彻底激化了两国矛盾,战争一触即发。
打仗,我们自然是不怕的,林则徐在广州严阵以待,准备交锋
而英国人认为广东不过是中国的边缘地带,即使打赢了也不足以威慑中国,于是选择了攻打定海
林就这么错过了与英国人交手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擦肩而过,让中国人没有认清这次失败的意义,继续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时人认为海口没有军备,英国人是胜之不武,他们相信林文忠一定可以打败英国人,而林自己也这么认为
然而,林文忠在这次战争过后就被贬谪了,再也没有和英国人交手的机会,当时的人们也就没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意识到中西差距。
我们作为战败国,不得已与英国签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以前读书的时候只是背了下来应付考试,也没有思考为什么英国要和我们签这些条约
现在回过头来看,英国和我们签订这些条约最大的目的就是通商,就连他们要香港都是为了通商方便
所以,英国对鸦片战争的定义是通商战争
那个时候的英国好似还没有侵略的野心
虽然事实上,我们的确是被侵略者,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是落后的且顽固的,不肯与世界接触,不肯虚心学习,这是我们挨打的原因之一
那时候的英国代表的是先进,而我们则代表着落后
先进与落后交流,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嘛
这就像,你请别人喝奶茶,本想是表达善意,想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对方却怀疑你是想让她变胖,然后抢她老公,打她娃
再加上当时中国居高自傲,看不起洋人,就像是对方不仅不喝你的奶茶,还看不起你,就你也配请我喝奶茶?

对于这样的人,你想不想揍她?
所以,我在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心中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当时的国人思想如此之奇怪?果然,想要超脱一个时代的束缚太难了
就连林则徐这种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人都曾说出洋人“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这样的话
越是往后读,越是能看到改革不易,像李鸿章这些人他们简直就是天降猛男,这些人在国内推进的改革就是逆着封建思想的洪流行走,他们都是睁眼看世界的人。
某天早上上班前,我再次翻开这本书,读到一半就想着看一看B站上有没有比较好的近代史时间线梳理的视频,然后我一不小心翻到了这两个视频,不知怎得,虽然之前看过,但是那天早上看到这个视频直接给爷整哭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J411u7j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b411g7rh/?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