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天,父亲去北京工作。同年夏天,我高考失败,进入我们当地的补习班。而弟弟早已在一年前去外地求学,家中便只剩下我和母亲。
高考的失败,复读的压力以及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使我的脾气愈发的暴躁,并且因为家中只有我和我的母亲,缺少分散的注意点,我两时时刻刻待在一起,便时时刻刻都在吵架。
说来可笑,现在的我回忆高四的生活,只能想起学校里铺天盖地的试卷和家中母亲的训斥后跟着我的赤脸反驳,再加上半夜十二点的哭泣和不管不顾给远在北京的父亲打电话、发短信控诉母亲,再威胁着父亲不马上赶回来就是不在乎我的学业甚至是不在乎我的性命……
而现在的我回想着那时争吵的原因,却是怎么也无法想起。我只是记得我一次一次的跟父亲说,母亲无理取闹,阴晴不定,不知进退。我怨恨她不明事理,竟然在我第二次决战高考的关键时候每天与我吵架,让我不得舒服,无心学习。
那时的我,理所当然的任性着,并以我全身之力向我的至亲发泄着不满。我故意吓唬他们,故意在晚上十点钟下了晚自习后跟父亲说我要睡在外面,不会再回去了,他在电话那头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的劝我,一遍又一遍……我现在根本无法想象当时的他,怀着怎样的心情,也根本无法想象当时的我,有多么的幼稚和不堪……
回想我的父亲,是一个能为了我的未来,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凌晨五点多起床开车送我,到离我们那里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省城去补课的父亲。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到了那里我下车时,随口问了一句父亲,“我在这里补课的这一天你去哪儿?”,他回答说“我开车逛逛”。那时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开着车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游荡一天耐心等待着他的女儿学成归来……从日升到日落,从满目金黄的秋日到寒风凛冽的冬日。我忽然泪目。
回想我的母亲,是一个在我复读时抱怨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提议要每天从她的工作室赶回家做饭再送到我们学校的母亲。她的脾气很像一个小孩子,总是一点就炸,我自然摸清每次她要炸的的时候那条无形的线在哪儿,只要我一不顺心,我便险恶的去点燃那条线,然后冷漠的看着她被气的上蹿下跳。好像只有如此,我心里才会稍稍平衡一点,不会死命的去钻那个牛角尖。如今思及,我实在无法正视当时的自己……
2019年夏天,我坎坎坷坷的结束了我凌乱的高四生活,然又不负期望,勉勉强强的有了可以令我自己接受的一个结果。而父亲欣慰,他认为我当时的心理状态考成这样很是喜出望外。母亲更不必说,她之前还担心我连去年都不如。
2019年秋天,全家人浩浩荡荡的开车送我来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地方上大学,当时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即将告别我的小城,告别我的亲人朋友,告别我的舒适圈,告别我十九年来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去一个全新的地方接受一个全新的自己,全新的生活。
这几个告别,写在这里很简单,读者看着更简单,可其中包含着无奈心酸和不舍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而那段即将被掩埋的时光,却只有上帝看得见。
这里的天很蓝,我却无比怀念被污染的灰蒙蒙的天;这里的大海很美,我却无比怀念巍峨的山;这里的城市很大,却哪里都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我……
我绝望的想自己倒不如被置于一个无人之境,孤独的更加彻彻底底,冷漠的更加心安理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