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夏天的一个午后,热气很重,远处的老梧桐树变得扭曲,树上的蝉嚷叫着刺耳的鸣声,树下面树叶紧紧贴在地上没力气飞起来,树旁的大黄狗扒拉在地上,伸长了大红舌头快速吐着粗热气。绑在枝丫上的大铁喇叭,反照着刺眼的阳光。
村长挂着背心,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拉开靠椅,翻开桌上一本泛黄的牛皮笔记本,一台亮黑的广播设备稳坐在桌上,占了一大半空间。村长压了压摊开的笔记本,按下广播开关,拍了拍话筒,对着吹了口气,外边铁喇叭不乐意地发出了一阵“吱~~~”的刺耳声。
“喂喂~咳咳,广大村民注意了,广大村民注意了,大家伙啊,我是村长,我是村长,说个事儿啊。咱们村六组小名儿叫二驴子的那个张连喜啊,结婚,今天晚上请大家伙儿呢,看露天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中国式离婚》,这个片儿好啊,请大家伙儿啊,锁好房门,自带板凳,花生、瓜子儿啥的都有,这个...糖块啊,不太多,要去的话你就早点去哈~去晚了啥都捞不着。这是一个事儿啊,再一个就是.....”
【对比思考】
感觉自己像在写《乡村爱情故事》哈哈哈~这次跳开了产品,纯粹用动词描绘场景,会自在许多,第一句仿原文,交代季节、场景、让人有了一个农村画面的印象。然后引出下文要再次出现的对象:一个大喇叭。
画面转入室内,描写村长的着装,在办公桌前的举动,用一系列动词,反应人物动作,增强画面感,最后用朴实又接地气的广播收尾。增强戏剧化和娱乐性,同时更有画面代入感。
【原文】: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