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都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总有那么几个片段,只言片语你记忆犹新,或是一个鼓励,或是一次批评。之所以记忆犹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来自自己的父母,要么来自某个位高权重的人士。
我的父亲,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人。家里大事都是他说了算。他曾经我说的几句话,我至今难忘,“瞧你那点出息……”“你这孩子,啥都没学会……”……当时听到这样的话,内心是针扎的,因为还很小。一方面我觉的我不是这样的,但是他们却说我是这样的,我很委屈;委屈之余,我又有一点说不上的气愤,之前我努力做好的地方你们没看见,我一次做糟糕了,你们就来批评我,否定我,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都被你这么说了,干脆就这样,我气死你。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奇怪的是我的妈妈对我说这样的话的次数远远高于我的父亲,我却没有记住太多。你可能会说,讲的次数多了,就麻木了。其实不然,现在我明白,这就是权威给人带来的影响。
接着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也更加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要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够重获新生的道理。尤其是做父母的,对孩子更是要这样。一来对孩子是一种正向的积极期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的追求“我是对的”,也就是爸爸妈妈给给他的评价。比如你真聪明,你总是可以找到办法,你真是一个天才。长期以往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孩子的未来人生。
再拿职场来说,我们看到好多领导,总是会积极的鼓励下属。甚至有时候就是无条件的相信,无脑的顶下属。过去我还觉得这样的领导很傻,不如来点实际的,现在才明白,这样的领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说白了一句话,他希望你更加卓越。而希望你卓越的人多了,你接收到的反馈就是你很卓越,或者你一定会变得卓越,于是自证预言就会一步步的发生。这就好像权利,赋予你权利的人永远是别人一样。
反过来想,人一定不要做坏事,更不能欺民心。因为如果有人或者很多人都说你“一定没有好下场”,很有可能你将来的下场就不会太好。
进而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追女孩的杀手锏,是看着女孩的眼睛,给她一个承诺。因为大多数女孩都学过心理学~
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如此,也会改变我们下一代的命运。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下一代有希望更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呢。
生命不息,践行不止,我们明天继续。
一波金句请收下:
-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去行动,因为行动必然会打破你想象中的自恋,同时又发展了你的真实能力而增强了你的真实自恋。
- 当我们太容易说“是”,而不能说“不”的时候,我们在关系中会表现得貌似很友善,但在态度上就会是消极、被动、封闭的,甚至是沉睡的。
-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而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
- 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 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这个发现,被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因为是他做的实验,所以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 作为一个权威,如果你想要被你影响的人变得卓越,那你就需要给到对方积极的期待。
7.积极的期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才会有效,而藏在头脑中,或者文字层面的期待,常常起不到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