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放慢脚步】
每个投资人都需要好点子,但总是不断地反复寻找它本身,已经说明还不明白什么才是好点子——如果这个决策的有效期达不到起码三年以上,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周期内带来稳定可信和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逻辑,不能让投资人远离躁动不安,享受投资的宁静和快乐,那还叫什么好点子呢?
投资的世界里单谈任何一个独立的“点”都没啥意义,否则投资就不会那么难了。护城河不等于业绩增长,业绩增长也不等于投资价值,投资价值不等于业绩前景要好,长期投资价值更不等于短期必涨,短期涨了还不等于验证了正确的投资逻辑……把这些糊涂账都弄明白了,投资才算是入了点门。
选择与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选择在阳光下生活。那些终日与垃圾公司斗智斗勇的活法太累人烦心了,既然是个自由选择的市场,为何不选择愉悦呢?如果投资意味着天天挣扎在狡诈欺骗和怀疑中,宁愿不做。
投资人都喜欢说找自己真正能理解的公司,也就是要搞清自己的能力圈。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清晰地定义出怎样才算是“能力”?在没有条理清晰的理解到底什么是能力圈之前,匆忙确认所谓的能力也许比没有能力更危险。
很多投资语录喜欢谈境界,但我认为境界这个东西要慎谈。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基础不扎实的时候大谈什么境界就是扯淡。投资这条路可以夸夸其谈,可最终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没境界也能赚钱,没起码的知识和方法论那可是能赔掉底裤,境界最终是修养、品性和价值观的自然结果,急不得。
对做实业的人而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样把生意做好”。但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更多的思考应该是“什么才是好的生意”。企业家需要在自己的行当里找到最正确的路和最优秀的人来完成一项事业,投资者则是分享到最好的生意及企业家的劳动果实。投资提供了原本不可能的很多选择,感恩并善用。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推进可能会让未来有更多的新玩法,但对我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我的投资方法也想不出有什么需要与时俱进的,因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规律不会被证券制度或者新的工具所改变。其实我看到的是,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东西也早已成功,而未掌握根本规律有再多的新玩法也是枉然。
【孤独是投资的一种常态】
在生活中,孤独可能是一种无奈,但在投资中,孤独却是一种品质。寂寞只需要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即可消解,孤独却呼唤的是一种同频率的心灵感应。孤独是投资的一种常态,从忍受孤独到享受孤独,也许是一种成熟,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兼而有之。它带来心灵的沉静和思维的通透,而盈利只是它的附赠品。
财富应该为我们带来安宁和自由,带来超脱的独立和更多选择的权利,但财富又容易让人在追求它的过程中迷失原本的目的。当把追求财富凌驾在生活本身的意义之上时,人的心灵将被它绑架,似乎已拥有一切却更加焦躁饥渴。人活一世最终不过一副入土的皮囊,富甲天下也管不了儿孙三代。看开,即自在。
投资中找到合适的对象讨论是必要的,但不要陷入辩论中——辩论的目的是说赢对方,而讨论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思维盲点;辩论注重技巧(回避锋芒、偷换概念、煽动性等),讨论看重的是实质;辩论往往是已经有结论和立场而去寻找维护面子的理由,讨论则是抱持着开放性的态度寻求更深刻的认知。
成功的投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战略视野,他们更愿意思考那些对长期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而普通人正好相反。当一个人考虑的是十年周期的问题,他就会拥有未来,若只习惯考虑明天的问题,他注定只能收获昨天的延续。
人生的三件大事:生活上找对人,事业上跟对人,投资上看对人。对一个,保底;错一个,遗憾;全对,阳光灿烂;全错,生不如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