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书日志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书日志

作者: 生鱼片干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1:09 被阅读0次

01 前言 

做IT十几年,丢掉了一些小时候的好习惯,比如读书。

其实这些年买了很多的书,但是真正耐下心来看完的没有几本,总是推脱自己很忙,其实就是心理的懒惰。很多人,宁愿用手机做一些碎片阅读,也懒得捧着书本静心阅读。

读书,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不是装着样子,而是真正去认识,所以强迫自己写写每次读后的收获。

这次选的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是一次在书吧无意中发现的。阅读前面两章时,收获颇丰,一些中国人文、历史和政治的历史原因,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算是明白了一些。

所以,这次想去认真的阅读完这本书,预计阅读时间三个星期。

02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的哲学思想就像西方的宗教一样,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中国人的教育是从哲学开始的,从《三字经》到“四书”这些启蒙教育,都是儒家哲学。

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哲学,是对人生反思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而能把反思的思想系统表达出来的人就更少了,这些可以称之为哲学家。

如果把人生当做对象,宇宙则是背景,思考带来的智慧沉淀之后成为知识,人的生命就是人生,这样就形成了哲学基本的论调:宇宙论、知识论和认识论。这些“论”就是反思的产物。

宗教的核心就是哲学,只是宗教在上面包裹了一层称之为上层建筑。中国的儒家不是宗教,道家和道教、佛学和佛教的是不同的。比起相信宗教,中国人更相信哲学内涵。

道德价值和超道德价值是主体相对的,没有明确的所指。中国人是在哲学中而不是在宗教中去寻找超道德价值。中国的哲学是为了提高心灵的境界。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中国是以哲学价值论断,而不是宗教价值论断,在未来的路上,这是合乎人类进步的。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书日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jl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