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文字,遇见美景,而后我们不再独自一人
坐标山西省岚县河口乡西北面,与忻州岢岚接壤,有一小村庄,以“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闻名,其名为王家村,村庄三面有群山环绕,是山西省第二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不仅好玩热闹,更是城市居民外来游客夏日休闲避暑的圣地。
“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在每年的农历七八月份展开。每到那个时候,村口游人络绎,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当然,大多是中老年人以旅行团的方式来此休闲避暑,毕竟年轻人是真的忙,对这些毫无意义的出行大多是不敢兴趣的,当然,也有陪父母出行的。
旅游文化节期间,下街的广场里也会搭上一个大的戏台子,台上的人咿咿呀呀的唱,村里村外的人抱着个小板凳,坐到戏台子前面,一听就是一下午,已经放假的小孩在人群里流窜。广场里,有荡秋千,有跷跷板,这算是我一个已经成年的大人最热衷的东西了。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土豆历史、学习土豆文化,村里专门为此在去河口乡的柏油马路上设计了99米文化长廊,供游人欣赏,上面也呈现着各级领导干部来此访问的照片,以及用土豆制作的各种食物图片,看的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吃土豆长大的孩子,但这个是真的有人会做,只不过我妈手艺有限。
沿途是各种用稻草编制的卡通人物,这种东西对于农村孩子并不新奇,但对外来人员尤其是孩子,却有着莫名巨大的吸引力。米老鼠、唐老鸭、熊大熊二、坦克、大风车……这一段算是小孩子的快乐天地了,像我这种从来都童心未泯的人,也会收获一份特别的快乐。
道路两侧是成片的土豆花海,好像游客都格外青睐紫色的土豆花,这也是“旅游文化节”选在这个时间段举办的原因,土豆花盛开,旅人拍照,美不胜收。但我实在是讨厌那种随意跑到土豆地里,掐花拍照,还把土豆根踩得东倒西歪的行为,种植不易,且行且保护。
村里的河以前是非常清澈甘冽的,时有鱼儿在河里自由的游来游去,夏天的时候,河边最不缺的就是捞鱼的小朋友,有时候,回到村子里的大人,也会在兴致来了的时候,脱掉脚上的鞋,去河里淌一淌,一个字:爽。
但现在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大片的水域被重新挖掘重新引流,人们把水引到一个类似大水池的墙围里聚起来,本意是为了更方便观赏,但我觉得反而是弄巧成拙了,失了它应有的美感,不过水流质地并没有收到太大影响,夏天的时候,不管大人小孩,还是有好多人去玩耍。
村里专门设有农家乐,为游人制作“土豆宴”。土豆泥、黑片子、大烩菜、黑河捞、莜面等等,名字虽然难听了点,但有人是真的爱吃,尤其对70、80年代的人,这应该算是他们的最爱了。有人也会选在这个时间段老友聚会,热闹的一片。
夏日的光景里,雨过天晴的时候,刚好有彩虹出现,小院子里又迎来了新一波的熟客。正直“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屋主人听到有人来,出来院子里迎人,招呼着人往家走,端上茶水,盘问着吃点儿什么,新一轮的土豆宴又开始了……
节日期间,从村里到河口乡的那一段大马路是禁止车辆通行的,私家车必须从另一侧的大坝上沿着河道开进去,这对于第一次去的人,尤其是外来游客,可能会比较难找。
去村里,要注意做好防寒工作,带好外套,村里的天气尤其是夜里,是真的冷,之前有同学去,因为没做攻略,穿的薄,又恰逢下雨,淋了个落汤鸡。村里也有去“饮马池”风景区的电车,每位乘客十元,会把人送到山底,而且是按来回算的,这个是真的划算。
村子以前比较闭塞,但现在随着旅游景点的开发,有了重大改善,领导干部们奉行“引进来带出去”的原则,村里的年轻人也积极带动着村庄的发展,这也是它在周围小村庄都拆迁移民的时候得以保留的原因。总之体验还不错,不过更适合中老年人出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