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静静写读书笔记
重回民国初年的北京——读《北京,1912》

重回民国初年的北京——读《北京,1912》

作者: Hikari | 来源:发表于2016-02-16 09:55 被阅读87次

    有关民国年间的小说层出不穷,不过,大多都是围绕家族仇恨或是男女爱情展开,惊心动魄却又没那么真实。而穆儒丐的长篇小说《北京,1912》,可以算是迄今能读到的用中文书写的、最为真切详备地收录有民国伊始京师旗族命运场景的纪实之作。书中的主人公宁伯雍就是他本人的化身,而书中的歆仁也是他朋友的化身。

    民国初年是一个阶级分明的时代,旗人的落寞,使男的只能去干苦力,女的去卖艺卖身。虽然革命了,但是社会依旧是那么的黑暗。

    一、人心势利。伯雍刚入报社,报社的馆役对他的话没有任何反应,但是账房经理不过哼了一下,却有五、六个馆役立马附和。书中这样说道:“金钱的魔力最大,能教人脑袋上锈着字一般,使那些龟奴一见,就能认识。”人们似乎只认钱,无论是从报社还是八大胡同,还是从小妾到戏人,都是这般模样。你看桂花:“她纯粹以势利观人,有势利有金钱,无论怎样,她也说他是好人。无势利无金钱,便是天好,她也说不好。”你看白牡丹,有了名气就忘记了当初是谁捧红的他,只叫认得给他钱的后主了。

    二、风气的沾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伯雍有着早起早睡的好习惯,可是到了北京,到了报馆,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竟也慢慢沦为沾染上夜生活的人,原本报社的工作结束已经夜深,却不是去窑子,便是去听戏,怎么也要到个十二点、一点才能入睡。从原本瞧不惯到沦为那样的人,个人的定力终究抵不住恶风气的蔓延。而风气的蔓延更能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窥见一二。那时的风花雪月之处,一是妓院,二是茶馆。而当时的议员,又有两件流行品,一是马车,二是姬妾。好像没有这些就对不起身份似的,人的价值观便到了不能再扭曲的地步了。

    三、贫富差距大。书中写道:“两块钱在富人,虽不拿当什么,可是他们只能抛在花天酒地,至于大街上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见的事,他们一辈子不能遇见的。因为他们一出门,便装在汽车里,风驰电掣而去。他们有多快的眼睛,能看见穷人的眼泪,有多快的耳朵,能听见穷人的哭声。”这就是当时富人的生活,而穷人呢?挤破头进了一家厂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也只能拿到几个铜板,根本养活不了自己,而即便这样,却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前往干活,渐渐地陷入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循环中去。

    看罢《北京,1912》,觉得它真能带你走进当时的北京,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世态炎凉,终究却无法做出任何的改变。而这本书中的一些话语一些场景,放到现代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缩影呢?而议员歆仁的一番话语,又似乎道出了许多为官之人腐败的缘由:“随着势利转移,不与势利反抗,这就是人生的要义。……教育公所的那些人虽然不入你眼,却是一部分势利,既加入一部分势利,自然有活动之余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回民国初年的北京——读《北京,19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vp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