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两个英文词组,一个rice ball,注释为元宵,美国人用;另一个sweet dumplings,注释也是元宵,英国人常用。如果从字面意思再翻译回来的话,rice ball是米球,sweet dumplings是甜蜜的饺子,真挺形象,似乎也恰好对应了中文里的元宵、汤圆。
两个英文词组触发的元宵情怀元宵的叫法流行在北方地区,汤圆或者汤团、小圆子流行在南方地区,都指向同一种食物,但也是有好几点区别,主要在制作方式不一样。元宵靠“摇”出来,把馅心沾水,在干糯米粉里摇啊摇,滚来滚去变成圆溜溜的小球,看看大小差不多,就成了,感觉是不是和rice ball很像。汤圆用“包”的方法做出来,揪一小团湿糯米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揉成光滑的圆团,有sweet dumplings的风采吧。
作为节日的标志性食品,元宵颇有些与众不同。中国人的好几个节日都有标志性食品,清明节有青团,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但拥有与节日同样称谓的只有元宵了,这份风光不是其它食品能及。就此而言,不管南方人民有多少意见,元宵作为正式称谓的地位不可撼动,汤团、汤圆、小圆子等等算作昵称啦,话说虽有区别,但国人都理解得了,可以大胆地混用。
两个英文词组触发的元宵情怀元宵还有一个优越之处——简素美,在食物里几乎抵达之最。外观:颜色白,模样圆,美的不动声色美的与世无争。下锅里煮时,熟成的元宵会浮到水面,素白圆润,煞是好看。
中国人对团圆有种执念,以团圆为主题的节日好几个,春节讲团圆,元宵节讲团圆,七夕讲团圆,中秋节讲团圆。元宵节紧随春节之后,其作为节日的风头都被春节抢了去,但是有了团圆这样一个概念在里面,人们也就有了不外出的理由。虽说城市上班一族,只能享受到春节的假日,可是我们也都能深深感受到,在元宵节之前,咱们整个城市还没有完全从假日的清淡气氛里走出来,原因不用说,好多人还在家乡享受团圆呢。只有元宵节过罢,团圆暂告一段落,人们全部开始返岗,商店、饭店、杂货店、快递、工程、家政恢复工作,咱们这座城市才精神抖擞热闹如常。
“清淡”,不知不觉中居然用这个词来形容咱们最该热闹的年节,这样的节日气氛也是如今中国的大城市独有。热爱热闹的国人,节日原应该是最繁华的辰光。早年城市里的元宵节,那可真是一年最富丽的时刻之一,且看辛弃疾的元宵之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堪称一个登上审美巅峰的节日之夜,融天堂美、人间美、世情美、欢情美于一词,就说阑珊处那人吧,何其妩媚,从800年前美到现在,毫无疑问,还将天长地久地美下去。好想幻化作那人啊!
呵呵,痴人痴念而已。那样的极致美不是寻常人的福,那么咱就做做元宵、吃吃元宵,烟火味的节日也很诗意哦,仍以古诗为证“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是清康熙年间的一个元宵节小景,诗中盛赞的马家指马思远,京城制作元宵的顶级高手,马家滴粉就是他家元宵,那名气绝对赶超上海人的心头好——美新汤团。
把一款元宵做到好吃得流芳百世,仍然非我辈所及,能够达到“好吃”已经不易,甚至在节日当天想吃只大牌元宵也难啊。且看湿冷的寒风雨水也挡不住人们要吃美新汤圆的决心,这几日那门口的长队蜿蜒了好几道,我连排队的勇气都没有。何不退而求其次试试亲手做个汤圆呢?念头浮起时,恰逢集团工会举办手工汤圆体验,一片天严大厨亲传裹汤圆技艺,名额有限,立马抢啊。然后,兴冲冲挤进了体验会,包了平生第一只汤圆,素白圆润极养眼,一定要炫一下。至于味道嘛,套用老妈的理论“自己做的总是格外香”,所以无须置疑。
此刻嘴里含着自制汤圆,愉悦指数蹭蹭往上窜,不能免俗地祈个福。纵然知月亮有缺岁月有恙人间有瑕,即便世界以薄情待我,坚决以深情相和,祈:世事安好,亲友和美,心里有很多很多的爱,眼里有很多很多的美,人生若只如初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