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时,女儿让我猜今天语文老师跟她说什么啦,我说是表扬你最近很认真。她说不是,老师说我字写得太小了。我问她怎么看,她说其实我觉得不是很小,但是老师看起来会费劲,而且考试的时候可能在阅卷上有些吃亏,我还是把字写得大一些吧。
我说前两天道法老师在班级群里反馈作业情况,我差点没找到你的名字,在那一堆笔记本里,你的名字是有点小。她说,“嗯,我自己第一遍也没有找到。跟同学得字比起来我的字确实有些小,有空我多练练字。”
其实,在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女儿的字还不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字越写越小了。关于字小的问题,我记得语文老师以前在作业本上给她提过,我和她爸爸已经提醒过她很多次了。但每次说到这个问题,她就会说我小吗?我觉得挺好看的。有一次我和她一起看同学发在群里的作业。初中的孩子有许多写字挺漂亮的,又大方又工整,比我们这些大人写得还好看。我让她评价一下谁的字写的最好。她指了一个女同学,我一看跟她的风格很相近,都是那种字小小的,看着整齐,只是有些费眼,字也不够舒展。所以她的字也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后来,听罗秋兰老师的微课,她提到在她女儿小的时候,她会把女儿写的比较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孩子就更加认真的去写。这让我受到了启发,当你想让孩子有所改进的时候,关注她做的好的地方,她的字整体写的不好,总有一个两个写的好的,那就把那个写的好的给她指出来。即使,没有一个字写得好,也总会有一个笔画写得不错得,那就肯定她写的好的地方。
由此,我受到了启发,想到为什么每次关于书写的问题给孩子提意见,孩子不愿意听。我们每次开口先说她的不足,“孩子你的字写得太小了,你把它写大点。”“这么小的字将来考试是要吃亏的。”这些看起来很正确的建议,首先表达的是对她的不满,也是对她现在这种情况的不接纳。孩子自然不乐意听,甚至还有些心烦。想让她改变,我先接纳她的现状,也不再提她写字小的事情了,而是从别的地方去肯定她。
孩子上初中了,她不可能让我在她的本子上画圈的。我决定从毛笔字开始入手。她每周回去练毛笔字,每次上完课回来,我会把她的一节课练的字一张张摊开看。我说写写的太好了,这字真是舒展,你写大字也写的很好啊。孩子很聪明,她知道你下一句要说什么。直接告诉我毛笔和硬笔是不一样的。这时我就不说话了,欣赏完给她叠好放起来。偶尔有时候看到她的作业,我就说你的作业很认真字也写得很工整。她会说,不认真不行啊看表情还是挺愉快的不。每次看到她的作业,我都能找到可以肯定地地方,慢慢得,我发现她的字有了变化,有些笔画不省略了,字也舒展了。慢慢,偶尔提个小建议,她也能接受了。
当我们接受孩子就是这样的时候,不再盯着她做的不好的地方了,接纳了,也不会用应该如此去评价她。这份接纳也让孩子感受到了一份尊重,而经常的肯定有让她有了好的情绪体验,慢慢的她会自发自愿地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