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拼图解论语》随事制宜02-[03·06]成事不说

《拼图解论语》随事制宜02-[03·06]成事不说

作者: 游梦僧 | 来源:发表于2021-01-15 11:10 被阅读0次

    《论语》原【第03八佾篇第06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杨伯峻译文】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哪!难道说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

    【钱穆译文】季孙氏去祭泰山,先生告冉有道:“你不能救正这事吗?”冉有对道:“我不能。”先生叹息道:“唉!难道泰山神会不如林放吗?”

    【李泽厚译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问学生冉有说:“你能挽回吗?”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想不到泰山还不如林放!”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季氏要祭祀于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呜呼!难道说泰山比不上林放吗?”

    【游梦僧意译】季氏要祭祀于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季氏,让他别僭越礼制去祭祀泰山吗?他作为陪臣,哪里有权利去拜祭泰山!”冉有回答说:“不能,季氏坚决要去。”孔子感叹:“呜呼!难道说泰山比不上林放懂礼吗?泰山必不会接受季氏的祭祀!”

    【详解】本章就是举例说明孔子“成事不说”的,注意,“成事”,不是已成之事,而是“志在必为而未为之事”,即箭在弦上,必做之事。

     

    季氏就是鲁国的三桓家族之一的人,具体是哪一位人物,本文就不考究了,因为他是谁,并不会本章的教育意义。

    不是旅行。而是一种祭祀名称《论语集注》有云:旅,祭名也。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

     

    又,《论语集注》云:诸侯既为天子之臣,故谓诸侯之臣为陪臣。泰山在鲁封内,故鲁得祭之。今季氏亦祭,故云非礼。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旅”是祭祀名称。依春秋当时礼制,天子可祭名山,诸侯也可以祭自己区域内的名山,但陪臣则不可以。泰山在鲁国国境内,所以,鲁国君(如昭公、哀公)是依礼制,是可以祭祀于泰山的。但季氏只是鲁国的臣,而鲁国君依礼也是周天子的臣下,所以季氏是臣下的臣下,所以叫陪臣。

    绕了一圈,就是说:季氏这个陪臣没有祭祀于泰山的POWER(权力),即季氏旅于泰山,就是僭越礼制,名不正,言不顺。

     

    是故,孔子闻知此事,就问当时正当着季氏家臣的冉有说:“女弗能救与?”

    女:汝也。你

    救:《说文解字》“救,止也。从攴、求声。”。阻止也。“救”字,杨老解读正确,钱李则错矣。

    女弗能救与:你不能阻止吗?

     

    孔子知道季氏作为陪臣,依礼是不能祭祀于泰山的,那是僭越行为,所以问弟子冉有:“你身为季氏的家臣,你能不能阻止他去泰山祭祀?”

    冉有的回答是“不能”。“旅于泰山”此事,季氏已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虽未为而志在必为了,旁人根本无法阻止。

    对于此志在必为而未为之事,孔子也只能是无语。最后发一通感叹而已:“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所谓“成事不说”也。

     

    关于“成事不说”,本僧想到北宋司马光所写的《赤壁之战》关于孙权的一段描写——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也就是说,孙权虽未与曹操打起来,但意已决,拔刀砍断桌子,声称“诸将官再敢进言应当迎接曹操的人,就像这桌子一样”。如此,还有人去劝告阻止,那就真如粤语歇后语说的: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普通话就是说:死不了,也会重伤。

    孔子说的“成事不说”,就是教人:明知不可改变之事,就要识时务,莫再费口舌去劝告,免得徒劳无功,甚至自取其辱。

     

    呜呼感叹词。

    曾谓难道说。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主要在泰安。

    林放:(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丘(邱),春秋末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放城镇。约与孔子同时代。以知礼著称

    相传他终生不仕,隐居泰山,高卧山林,放浪于松石云水之间,向进山香客宣传孔子的学说,并给当地山民传授礼、乐、书、数等文化知识,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曾向孔子问礼。《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后世尊为先贤。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难道说泰山不如林放(懂礼)吗?因为季氏祭祀泰山,已经是不可改变的“将成必成之事”了,所以,孔子就不再评说了,只能说“泰山知礼,即使你季氏去祭祀,它也不会接受的!”

    泰山是神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当然就认为它是有灵性知礼的了。所以孔子才说:“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通过阅读本文,是不是对“成事不说”有更好的理解了呢?对于“遂事不谏”,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拼图解论语》,谢谢!

    第03八佾篇第06章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游梦僧直译】季氏要祭祀于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呜呼!难道说泰山比不上林放吗?”

    【游梦僧意译】季氏要祭祀于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季氏,让他别僭越礼制去祭祀泰山吗?他作为陪臣,哪里有权利去拜祭泰山!”冉有回答说:“不能,季氏坚决要去。”孔子感叹:“呜呼!难道说泰山比不上林放懂礼吗?泰山必不会接受季氏的祭祀!”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拼图解论语》随事制宜02-[03·06]成事不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wi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