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更好”的思维对于批判性思考者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因为任其不受制止,它就可能扭曲感知、腐蚀判断。我们在主观性上陷得越深,我们的批判性思考就越发低。虽然完美的客观性可能是做不到的,但通过控制“我的更好”的倾向,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客观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老人,她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好,自己做的菜是最好吃的,去餐厅,所有点的菜都没有自己做的好吃。孩子带着出去吃饭,永远都得不到她的满意。日常中的一点一滴,养成了大家不敢对老太太提出异议的习惯。
有一次大家包饺子,明明闻到了包饺子的肉有味道了,可是两个儿媳妇都不敢说,大家还是努力地把饺子包完了,等儿子回来,试着提出饺子馅有味时,老太太说“没有味儿呀”,于是大家选择集体沉默。
饺子煮熟了,连两个孙子也知道饺子有味,没人肯吃。只有老太太自己,并喂给了正在病中的老爷子。等晚上分手时,每个儿子争先恐后地要把饺子拿回家,目的是赶快扔到外面的垃圾桶。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就暗自思量,古代的指鹿为马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过分呢,一个普通的家庭都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何况是一个拥有生杀大权的人,”我的更好“思维的可怕之处可见一斑。
控制”我的更好“思维的一种方法是记住:像其他人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此,而且当议题是我们真正在乎的议题时,这种倾向的影响更为强烈。
控制”我的更好“思维的另一个方法是对它出现的迹象保持警惕。这些迹象可以在我们的感觉和思想中发现:
在感觉中:非常愉快、偏爱的感觉,意欲不再加以评价就立刻接受一种陈述或论证。或者是非常不快、负面的感觉,意欲毫无迟疑地马上抨击和否定一个陈述或论证。
在思想中:诸如”我很高兴专家们持有这种立场——我自始至终就是这么认为的和浪费时间分析这个证据是没有用的——它一定是结论性的想法,或者诸如:这种看法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质疑了我一直以为得东西——我拒绝考虑它的想法。
是不是有点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词语的意境?
只要你发现自己有诸如此类的反应,你就可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我的更好”思维的受害者。恰当的回应是抵制这种反应,并强迫自己以公平的头脑考虑问题。这个太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