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吾读《活着》

吾读《活着》

作者: 艾小杨 | 来源:发表于2016-01-19 11:42 被阅读81次

以前对《活着》这本书的记忆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还有一个听故事的“我”。这几天重新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感悟。

首先说自序,余华的《活着》共有五版自序,分别是中文,韩文,日文,英文和麦田新版。自序表面上是对《活着》这本书的介绍,实际上是作者写下了《活着》带给他本人的心灵体验。为何这样说?我记得在中文版自序中,余华是这样说的,一个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写作,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如此,《活着》还有自序都是作者余华本人的心灵鸡汤。于是乎,余华悟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如果说自序是寓言,那么《活着》本身就是故事。

《活着》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着的线索是福贵一生的故事,暗着的线索是从民国末到文革前后五十多年的中国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为的就是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福贵一生的故事由大到小,环环相扣,可见作者写作能力之高。两条线索双管齐下,既显示了福贵不幸的人生,也为不同时代下的悲剧惋惜。而结局最后,老人福贵的乐观看待以往的人生,更是与作者余华的感悟,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相吻合。

《活着》中最令我惊叹的一处是作者余华对福贵年轻,中年,老年时的行为动作,心理描写等都十分生动与到位。读完作品,仿佛一个真的福贵就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你身同感受着福贵的不幸人生,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最心痛的莫过于苦根的死。苦根与外公福贵相依为命,总帮忙下田干活,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买一头自己的牛。然而,有一天,苦根病了,然后就死了。苦根死后,有这么一段话来解释道:“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这孩子不是嘴馋,是我家太穷,村里谁家的孩子都过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难得能吃上。”病中的苦根因吃豆子而撑死,也是命苦。如今的小孩都是掌上明珠,相比之下,苦根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活着》,如何避免各式各样悲剧,是作者写作的原意,也是我们这代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活着》,感触太深,却又不深,每个人都该去读这本书,来思考活着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吾读《活着》

    以前对《活着》这本书的记忆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还有一个听故事的“我”。这几天重新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又带来了不...

  • 论读

    论读 读,非新话题。而吾所言读是一表里问题。吾观久矣,斯民览阅时,囫囵而过...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

    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不想...

  • 活着只为活着——读《活着》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有很多热衷于思考人生和命运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证悟“无身”的芬芳

    原创 一念行者 一念行者 今天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那么,人可以在活着时体...

  • 读《活着》话活着

    今天一口气把《活着》读完了,作者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

  • 读《活着》,活着真好

    这部余华的中篇写了主角“徐福贵”的悲喜交加的大半个人生。虽然名字叫福贵,但大部分经历都是悲剧。他身上集合了几个代表...

  • 读《活着》,好好活着

    没有哪本书这样刺痛过人心,让人疼一次,温暖一下;再看到点转机,又疼一下;又看到希望,再疼一下,疼的失去了知觉,痛的...

  • 读《活着》,说说活着

    生命何其短暂,我们还能见面,还都在,我们还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余华用冷静的笔触,给我们讲了富贵的“活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读《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wk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