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新闻,广东一把手易位,岱岱朋友圈有感而发这一句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e6eabe0d4f041af0.jpg)
君子不敢掠人之美,这句话是借鉴钱穆老先生的。
钱老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兴衰,可以乩(占)国运。”
古代中国,扬州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承南起北,鼎重东南,是地位仅次于国都的第二城市,看古人对扬州的咏之不尽,便可略知一二。
古人云:'天下之盛,扬为一而益次之',“此谓“扬一益二”。“少不出川 老不入蜀”的益州已经是繁荣非常,都尚且要让位于扬州。
李白诗曰:“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仙李白对扬州的美好印象可见一斑,杜牧的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写尽了扬州之风流繁华。
而南宋词人姜夔经过战乱后的扬州,写下的《扬州慢》,则是悲怆的兴亡之叹——“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的盛衰与国运的兴衰,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钱老览史有感,笔下一叹。
如今,曾经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在海运兴起的今天,早已不复当年舳舻千里的盛况,而随着古老的中华在近代向世界洞开沉重的大门时,神州大地上,有一个地方默默扛起了中华文明的重担。
这个地方,就是岱岱现在所在的广东,也是本文想要讲述的地方。
1、从“闷声发大财”到“雄鸡高鸣”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秦汉唐宋的广东一直都是默默无闻,不声不响,古代除了偶尔有犯罪流放的官员才会被流放到这所谓的烟瘴之地,蛮夷之所。广东在很长的时间内,几乎是一个被中央帝国遗忘的角落。
就是在这被遗忘的角落里,是广东的闷声发大财。
早在唐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广州大受其利,在海外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与声誉。美国汉学家谢爱华教授说:“南方所有的城市以及外国人聚居的所有的乡镇,没有一处比广州巨大的海港更加繁荣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529778d86ff82ea7.jpg)
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满清,因为闭关锁国的国策,广州十三行更是承包了中国海关业务,总揽对外贸易,直接富可敌国。
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火灾,一场冲天大火烧光了一切,还把十三行商人们家里存的银子都烧融了,融掉的几千万两白银流到了街边的排水沟里,成了一条白银溪,一直流了几里地。
而那位被外媒称为历史上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就是十三行最大的怡和行老板,是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投资美国铁路,业务遍及全球,怡和行是当时的世界级跨国财团。
他曾经接济过一个因生意失败差点搭进一辈子的美国商人阿斯特,后来这个阿斯特靠伍秉鉴的帮忙东山再起,积攒了2000万美元的财富,一跃成为当时的美国首富。
于是这位美国首富的商船也以伍秉鉴的名字来命名,在他的书房里,常年挂着华盛顿和伍秉鉴的画像,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华盛顿给了我一个国家,而伍秉鉴给了我全部人生。”
伍秉鉴能让美国首富如此五体投地的拜服,这比现在的马云王健林之流,不知高哪里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a6ac4c6a52c4112d.jpg)
广东闷声发大财的日子就像广东人每天喝早茶一样,悠哉悠哉,但是,这种局面,到了近代,为之一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43288f47ab47fa97.jpg)
广东虎门销烟,中英鸦片战争,大清国门洞开,中国第一个设译馆设于广州,广东率先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晋徽苏浙粤五大商帮中,粤商的海洋文化色彩最为强烈,在封建帝国和农耕文明屡受列强打击,日薄西山之时,广东频临南洋,易受西方影响,逆势而上,乘西学东渐的之风,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社会变革和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遂得雄鸡一鸣。
这里就简单提一点。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谈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他举出四个代表人物,即洪秀全、严复、康有为和孙中山,这四个人中有三个是广东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a0b95ea87f98b65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22df32db810b5e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4886a783a1d136ad.jpg)
广东在近代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以广州起家的国民党,与广东自然关系密切,而思想承自苏俄的共产党,也和广东有不解之缘。
当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坐镇广州,推动国共合作,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广州召开,当年南昌起义后的中共的既定目标,就是打回广东,打下广州,好凭借广州的港口获得苏联的军事援助,来与蒋介石一较高下。而毛泽东接汪精卫作代理宣传部部长,周恩来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两人皆和广州有一段不解之缘。
太祖诗曰“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是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1fce158a49b9e75b.jpg)
怪不得有人说,一座广州城,半部近代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2bd534b694690ccd.jpg)
从古代的闷声发大财,转变到近代的雄鸡高鸣,广东顺应了时代潮流,遂得和湖南一起,在中国近代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处算是人尽皆知,不详写。
那么,1949年以后的广东呢是怎样的呢?
2、前三十年
相比后三十年的众所周知的改革开放,广东前三十年的历史却鲜有人知。
四野从东北的黑山白水打到海南的椰林沙滩,广东解放,叶帅坐镇广州,主导了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广东土改。
广东土改,一项有着层层矛盾的工作。
简略的说这件事就是,建国初期,在全国实行土改的大背景下,广东地方干部因为土改不力,受到太祖严厉批评,主持广东土改的叶帅作检讨,二把手方方干脆直接靠边站,直到改开后才被平反。
详细捋一下,有广东土改有三点主要矛盾。
当年四野打进广东时,四野的王牌团,塔山英雄团,和一直在广东坚持斗争的我党军事武装,以青年大学生为主的两广纵队,发生了一场误会战。结果令人跌破眼镜,中央王牌军vs地方杂牌军,结果是杂牌军赢了,还俘虏了“敌军”一个连和其连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ad78fe1abadfeac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334a5629268ef1f9.jpg)
两广纵队误俘了同志,自然是道歉不止,但他们也为自己的战斗力而自豪——两广的两个纵队,其战斗力竟然可以打胜四野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团。而四野的塔山英雄团,虽然知道是一场误会战,但却深为败在了地方军“两广纵队”手下而恼羞不已。
四野出悍将,想想《亮剑》里的李云龙,他们输给“地方杂牌”后的心理状态,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217e7d5fd2f93df6.jpg)
中央王牌与地方杂牌,外省干部为主和两广籍贯为主的,农民出身与学生出身,四野和两江纵队本就先天不投机,这一次的误会战斗,更种下了四野与广东地方党政干部的“不和”祸根。
这是第一。
第二,因为广东情况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其他省份的地主们,大部分是靠剥削贫农的土地发家致富的,但广东因为华侨众多,很多富户,更多的是因为海外亲人的侨汇输送而起家的,因统一战线的需要,对于海外关系众多的广东,叶帅和方方是实行“温和式土改“,并试点推行,缓慢开展,少抓人少杀人,而这一种指导思想,就逆了上面的意思。
中南局机关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认为认为广东土改是右倾,锋芒直指叶剑英和方方。叶剑英非常生气,质问:“为什么把党内不同意见公诸报端?我是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为什么不给我打招呼?”
此事惊动了毛泽东,他语气严厉:“中央批评广东、广西、福建三省是三只‘乌龟’,土改里行动最慢的,而1952年,其他两只已经爬上去了,就是广东掉在后面。”
后来中南海述职,太祖当面批评到广东土改“在决定关键上犯了错误”,“迷失方向”,对于叶帅关于华侨众多的广东情况,太祖批评为制定广东土改政策是“广东特殊论”。并且加上了对广东三反工作的批评。
随后,二把手方方靠边站,叶帅被高高挂起,给扣上一个“地方主义”的帽子,被称为“党内一头牛”的陶铸接手土改工作。
叶帅的心里很难受,他回到广东,对下面的人自我检讨,说自己是“主帅无能,累计三军。”,也愤愤不平说:“有人告了我的御状,陶铸这个人,在广西一脚踢开了张云逸,到广东,又一脚踢开了我叶剑英。”
随着陶铸的到来,温和型的广东土改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工作里一些错误的应该的问题当然急中生错了。
随着叶帅的“一脚被踢开”,之前主持温和型土改的一大批广东本土干部,受到以陶铸为代表的南下干部的排挤和清算。方方在广东的一切职务被撤销,并通报全国各地。在此期间,先后因为土改整队,广东受处分的干部达7000多人。
这就是广东本土力量第一次被削弱。
叶帅后来都气出心脏病,直接去北京医疗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太祖听了叶帅关于广东土改应该顾全统一战线的大局,还要继续用激进猛烈的方式去推行广东土改呢?实事求是不是他老人家一直遵循的啊?
一言以蔽之——朝鲜战争爆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7b684697b67aa752.jpg)
朝鲜战争期间,广东处在国防最前线,接近匪特活动中心的港澳,加上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在台湾叫嚣反攻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毛主席对于广东的重视程度十分之高,并要负责广西剿匪的张云逸务必早日成功,明确电示广西:
“为对付台湾匪帮可能向广东进犯,有增强广东兵力之必要。为此必须提前肃清广西匪患,以便从广西抽出1个军增强广东。”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危险,原本有时间有空间从容开展的温和型土改,就不再适应局势的变化,所以太祖对叶剑英说:“广东土改迷失方向。我要打快板,你们打慢板“”于是一场疾风骤雨的土改工作和人事调整在广东拉开了。
随后陶铸正式接手广东工作,开始了十年之久主政广东的岁月。
so,小结一下建国初期广东局势的三大特点。
1、中央干部与地方干部关系之问题
2、广东土改、三反工作方针与中央不一致的问题
还有第三个问题,历事孙中山蒋介石,政治经验丰富的叶剑英在当年就看清了。
他因广东工作被批,气出病来在青岛养病修养,写了这么一首诗。
青岛·八大关
小楼明一角,深隐绿丛中。
海阔天如盖,山遥岛似熊。
轻波垂钓叟,旭日弄潮童。
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
最后一句颇佳,令后人吟诵不已,写出了故事背后的真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ba1e1a74e0e4f4de.png)
3、后三十年
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事是众所周知,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中国统一思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各个老头对改开几乎都没有争议,用张木生的话说就是“当时上头对改开,只有稳健派与激进派之分,没有人是保守派。”
稳健派的代表当然是我们的鸟笼经济学家陈云陈老,怕激进派步子迈大了扯到蛋。
改开选择广东深圳做实验田,是做了充分的调研的,除了因为和香港比邻而居,还有就是因为深圳是一个小渔村,不像其他城市有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制度,改革遇到的阻力很低,像当时的上海市,就是中国计划经济的堡垒,想第一个吃螃蟹,根本不可能。就而且深圳就一个巴掌大地方,搞砸了不会影响中国大局,加上各方面综合考虑,最后成就了深圳速度这一经济奇迹。
改开之前的广东,局势是很恶劣了,几十万人的大逃港就体现了那代广东人对中央的态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eb29a035b17cfc06.jpg)
改开之后,我们知道,当然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深圳在各个领域成了改开的排头兵,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做出了很多很大的成绩,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失误。90年年末,深圳股市成立,可惜两年后的810股疯,毁了深市,差点葬送还在发育期的中国股票市场,810也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沪强深弱的大格局。
在经济大跨越的背后,是广东与中央的种种接触,也日渐增多,这里摘抄之前文章的某段:
改开初期,内地一位副省长来广州出差,看到广州青年打耳钉穿喇叭裤跳舞种种场面,气愤得在旅馆里擂墙大哭:“没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竟然变成这个样子了!”
还有一位老将军,看到广东这情况,更是跺足捶胸,仰天长叹:“靠这一代年轻人当兵上战场,我们部队如何能打胜仗?”于是向中央写信控诉,痛骂广东,坚决要求“收复失地”。
当时某中央领导人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广东已经变了颜色,过去的租界就是糊里糊涂送给外国人的,经济特区就像当年的租界。还认为,广东这样的地方,是资本主义的熟门熟路,不应当用思想解放的人,必须用金刚钻。
中央对广东态度如此,那么广东对中央的态度又如何呢?岱岱继续说几个细节:
改开初期中央除了政策上指指点点,也各种空投广东干部,在人事上想加以控制,可是基本给广东本土干部排挤的无处可容。当时的情况真有趣呢,北方来的领导听不懂不会说粤语,于是本土干部开会,各个都说广东话,说自己不会普通话。
部门开会了,北方来的领导干坐着,下头清一色的粤语汇报工作,领导头都大了——俺听不懂你那啥,广东发,可以讲普通发吗?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一幕,甚至在省委会议上出现过,不过省委会议上清一色的是梅州客家话了。
改开时中央和广东的关系,小结一下就是:
中央对广东时不时的乱指挥乱批评乱插人,扣地方主义帽子,让广东对中央和南下干部心存很深的芥蒂;
而广东走私猖獗加意识偏右加财人事上的不合作态度,也让中央对广东比较不满。
于是有了这么一句政训——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670580ba91c5f04b.png)
相对应的,广东也成了我国唯一一个是经济高地但不是政治高地的地方。
相比同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江苏浙江,广东省内干部出省高升的很少很少,能去中央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不得不说,“经济高地=政治高地”,这一体制通识,在广东似乎不怎么准确。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701a239b075e3591.png)
广东就像一个“政治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或想来锻炼,或想来镀金,或想来捞油水,而里面的人想出去,却又死活出不去,真是一座围城。
叶帅有言在先——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ba1e1a74e0e4f4de.png)
平心而论,其实广东有些干部办事能力是很强的,有着广东务实的好品格。
比如原广州一把手,汕头人林树森。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cf4923b90b257c98.jpg)
他在广州时,曾有效控制了广州城房价,可惜顺了民意逆了官意,“发配”去“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当省长去了,他去的时候已经是60岁高龄了,按照官场里屡见不鲜的“59岁现象”,很多人以为他不退休前捞一把就是高风亮节了,可没想到,林先生去贵州硬是把高铁给办成了,将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而无便利交通的贵州,打造成了西南高铁枢纽。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2a434429dbf18936.jpg)
“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看新闻联播多了,这句原贵州书记石宗源亲笔写的广告语,已经耳熟能详,正是有了林先生的高铁交通,多彩贵州的美丽,才能更多更好的展示在世界眼前,这里,贵州人的确应该感谢林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2e9ed3f740b58891.jpg)
对岱岱而言的是,我很想到,这竟然是一个60岁的,从广州“发配”到贵州,快退休官员做的事,只能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d34abaf5f717681e.png)
广东不是只出六百帝万庆良那种庸官贪官的,还是有一些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滴,很多地方的发展需要这些思想解放,工作务实的广东干部。
然而“围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出不去,这也是挺遗憾的。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历任班子对广东的高度的重视程度,而深圳已成了改开的代名词,无独有偶,两届最高领导人都把广东作为上任后的第一巡视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2ca829ff96b2037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cef5e3f52ef345d0.jpg)
从首次提出的三个代表,到首次视察高举的深化改革,不得不说,广东在中国政治语境里,份量持续吃重,改开三十年,广东给自己也给中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去年因这篇文章,号被封一周,连下篇都不敢写了,不明此文何以如此踩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684/c18210b6eb0392d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