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没有成效,是有多方面的可能性,并不仅是在培训的本身,你可以从培训知识的针对性和培训的反馈、企业相关制度与绩效考核的制定、执行反馈与个人目标感等四方面入手。
培训知识的针对性——培训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针对培训的听众,我们要知道他们想听什么,想通过培训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而他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是怎样思考的,为啥没有解决?是思维认知不够深度与宽度?还是只钻在技术、业务层面去死钻牛角尖?没有从更高的经营层面去看待问题?还是在经过大家的讨论后,你发现这瓶颈存在于企业的某个流程,或者是某位管理者的身上,但他本身没有意识到,经过你的引导讨论、提问题与梳理后,你会发现主要问题是在哪里,并且不止一个问题,应该是多个问题存在,这时就要把问题排序并优先解决重要的。
与此同时,培训也会外来讲师培训与企业内部人的培训。
企业内部人的培训,比较有系统性与针对性,且能更好地熟悉公司的业务与管理痛点,提出的知识、方法比较有说服力,让人觉得很实在,但也太实在了——不敢跨大步,不敢大胆想,思想受到落地的束缚。
而外来讲师的培训,注重的是多维度与角度地去分析现在面对的经营问题,无论是通过哲学、管理学、历史典故、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从不同维度去给你分析与切入讲解,让你有豁然开朗之悟,更让你开了眼界:原来可以这样想,原来可以这样做,有远见。
无论他们谁来讲,都得收集学员们的培训反馈,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无论是客套话好,还是讲真实想法后,都代表了他们对这培训的意识与看法,以及会在未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行动来做改变。
要切记,光听讲、学知识却没有行动的培训,是没有任何效果,知道不等于做到。
企业相关制度与绩效考核的改变了吗?——企业管理者为啥要“变法”?得到上下的支持了没?
这个就与企业的管理者相关系特别大了,企业管理者要改变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更不能说完后,丢给下属去做执行,必须亲自抓,通过与下属的双向沟通,找到认同的人一起去做改革,再把目标、绩效、制度、流程都改了,朝着新的方向去走。
这不仅考验的是管理者的魄力与魅力,还要有决断力:哪些方向是没错的,加快速度奔跑过去,找到认同管理者并且有能力的人就赶紧开干,哪些人在从中阻挠的,那么就快刀斩乱麻地移走,保持通畅。
很多时候,有选择就有放弃,可能会放弃原来依赖的成功路径,适时内会无所适从,但从长远看是对新业务有帮助的,所以你要改变流程,绩效,人员架构,让员工意识到这个趋势,顺势而为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你考核什么,他就做什么,那么不得不重新去学这些新知识、技能来做执行,把预期的结果拿回来交差。
作为员工好,管理者好,你们有没有目标感?
目标感是什么?
目标感是最高的目标,是自己最崇高的远大的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理想。自己正满怀希望的走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路上,越来越接近这个理想,也许劳累,但心中是快乐。
当目标感确立之后,才可能确立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大的目标,再确立更详细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实现。
有了目标感后,我们不仅每天都要知道,自己离定下来的目标有多远,做到了百分之几,还差多少?
然后反思今天的执行做得怎样,效果好不好,效果好的依据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怎样改善,目前遇到的困难或瓶颈,怎样去解决与翻越它们?
自己手上有什么专业的知识、技能,还缺啥意识,要从哪里补?
身边的哪些人,他们的资源能否帮得到自己?而自己又拿什么与他们手中的资源置换?还是欠人情,日后相报?
虽苦中作乐,有效果反馈但不是特别明显,但仍坚持盯着目标继续往前奔跑,达不成目标势不还。
有此劲,还有啥改变不了的?
总的来讲,企业要员工经过培训后发生改变,必须从企业制度、绩效考核、流程、改变企业目标、员工内驱动力上入手,管理者亲自带队做执行,才能有所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