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扬州慢》听课小札

《扬州慢》听课小札

作者: 木易羊的田 | 来源:发表于2020-10-24 22:49 被阅读0次

    我校王越老师执教的《扬州慢》,导入语十分优美。课堂教学以“少驻初程”为切入点,首先提问学生“为何在扬州停留?”王老师先带领学生欣赏古代文人笔下的扬州,让学生对古代扬州有一个初步印象。但绝不是脱离本课去谈过去的扬州,而是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借助词中意象还原词人心中的扬州。这个过程中王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填空:昔日的扬州城是()的扬州,我看到了扬州的(),因为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诗词的学习中还落实了语言运用能力。并且下面还有示例,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思路示范作用。

    第二个主问题就是:作者带着向往来到扬州,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样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意象来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也是阅读品鉴诗词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王越老师以意象为抓手,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之中引导学生体味词中的今昔比照。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理解词人在“物非人非、物是人非”中寄寓的多重悲情。

    除了设计简约、思路清晰外,我觉得王越老师本课很大的亮点在于诵读。整堂课遵循诗词“以读带讲”的教学规律。在学生诵读环节,注意准确的引导。比如,王越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落差感,读出“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愤怒、沉痛感……诵读是有目的的读,是基于文本解读和理解的读,王越老师这堂课对学生的引导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师生对读环节,我们又能感受到学生理解文本之后和老师产生的共鸣。同时,王越老师的朗读功底也是非常扎实的,听她读,我们听课的老师有被震撼到,我想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对文本情感产生更敏锐的感受,所以忘情的诵读是沟通教师与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纽带,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有利途径。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锻炼自己的诵读能力,要能够通过声情并茂、恰到好处的诵读,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领略作品的情感。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诵读,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王越老师课堂是以自己备课后有感而发的一首现代诗《一个人的城》收束的,试讲时,我校学生就表示过这首诗让他们很感动。所以,我想,一堂好课,首先来源于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深刻把握与理解,只有教师自己读而有感,学生才能学而有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扬州慢》听课小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gw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