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些什么?是思想的升华,还是在看待事物与人事方面,变得不再刁钻执拗?或许,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
有的人会在阅读书籍之中,领悟到更多的全新世界,不再紧盯着自己眼前的鸡毛蒜皮。而有的人,或许也会在阅读书籍之中找到宽慰、体恤自己方式,不再甘愿让自己成为意识和情绪的掌控物。
我最近在看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不是作者如何构叙现实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前半生,而是阐述了在那个激进主义的“五四”时期,一个被封建化彻底“同化”的人物代表——赵小姐。
“像赵小姐那样自杀,并不是在反对腐朽的旧社会;那是对注定灭亡的制度的肯定,是去适应它。”
这段话,或许于其他读者而言,只是一段普通的阐述,但却在给当下乃至如今的我,带来了极度的震撼。那是我不曾闪现过的想法,甚至始终执拗揣着和赵小姐同样的观念,“死亡亦是跟反对派斗争的一种激烈方式”。
如果每个人遇到矛头,都选择以逃避的方式去相对,那现有的困扰,并不会随着疯狂的行径,比如自残而宣布告终。真正改善痛苦的矛头,应该是刚勇与其抗争,而不是懦弱诠释弱者形象,玉碎而亡。
这是我在阅读完那句话后的“恍然大悟”,预料到原先恪守的根本,是如此的麻木不仁。要不是通过阅读了这本《毛泽东传》,或许我还困缚在旧有的意识产物,甘愿自弃。
晚上发生了一件事,认识的人通过微信发了一段值得被和谐的视频给我,画面如此的下流龌龊。甚至恬不知耻的问我,有什么感觉?
我不知道其他女生面对这种情况会如何相对,是暗自羞耻着不回复还是假装没看到而默不吭声,亦或是对对方破口大骂??
我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因这事彻底被激化。在我看来,这起事件不过是一个人的邪恶起意,不该成为我惩罚自己的借口。该怼则怼,不必忍让。同时,也没有资格去占据我全部的身心与它撼争。
一个人若不想被厌恶的事物“同化”,那首先她得尊重自己身为人的尊严,利用自己的防御行为,刚勇与其愤恨之处抗争,而不是任由事态激化,使自己被恐惧彻底吞噬,在毫无缚鸡之力之下,暗自神伤且痛恨现实的无情。
而这些,就是阅读带来的优越性,带来的人生意义。如果没有阅读到这本书,我该如何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或许这也会是一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吧。
来自于这是日常的碎碎念,仅代表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