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整理倪梦考关于用户行为塑造时候的想法:
1.观察(阅读)< 讨论(分享)< 反思(写作)< 实践
那需要考虑清楚一件事情自己愿意承担的是错成本,偏向于极端的某个比例固然不平衡,讨论、观察偏多的时候,有可能是自己在偷懒,捡投入更少,更轻松的事情做
但一味的实践,意味着每次试错成本都极高。需要用价值判断或者GC分析+假设校验。
如果用于我们翻转课堂的逻辑支持校验中,多了一种校验方法,我感觉最佳教育模式里面,也可以按这样一定的标准做个排序列表,当学员选择的时候更加能通过量化清晰感知和可视化自己需要投入的成本及收益
在其介绍的《上瘾》用户行为塑造模型中:
1. 触发用户行为——设计外部触发条件
2. 促成用户行为——通过行为设计和降低行为成本
3. 强化用户行为——给予变频变量的酬赏
4. 巩固用户行为——促使用户做出小投入
5. 触发用户行为——这次不是外部触发,而是因为用户投入了,所以有内动力持续下去
这五步和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等多种行为类型的训练模式是异曲同工。尤其在第三步,给予变频变量的酬赏在游戏场景、亲密关系场景有多种现行的方法论实用案例,这里的迁移+游戏化,确定与不确定的价值的比例需要着重思考检验。
不确定太大,确定性太小,对用户本身来说,是一种伤害,所以变频变量只能考虑在基础质量保证之上,制造的小惊喜。
人都是,越投入越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