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看到一篇倡导减少不必要的开销的文章,让我开始反思我的购物行为。已经 9102 年了,我还是一个靠“感觉”决定是否购买,购物时容易“上头”的人。同时我最近也一直想买所以我决定使用 Numbers 制定一个简单的表格,记录我想要购买的物品的实用性,自动计算购买行为的效用值。
开始时我决定使用【Price】 【Desired】 与 【Useful】,这两种值计算效用。
但是实际上有一些物品,比如 卫生纸、水 等各种生活物品,是必须的。同时一些商品具有其他的替代品,所以还有加上 【Vital】,作为描述 必要性/可替代性 的数值。
eg:
| | Price | Desired | Useful | Vital |
| ------------------------- | --------- | ----------- | ---------- | ———— |
| CHERRY MX8.0 阿柴 | 2081 | 40 | 20 | 10 |
但是购买的决定不仅与商品的属性有关,还和 目前的钱数、待购买清单中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额 相关 。
————
以下是各值的符号表示:
Point 表示最后算出的效用
———
并暂将 可支配钱数设置为 1000 元
| Parameter | Abbr | | 与 Point 相关性 |
| ----------- | ---- | ------------------------------------------------------------ | ——————— |
| Price | P | 价格 | - |
| Desired | D | 渴望程度(0<D<=100) | + |
| Useful | U | 实用程度(0<U<=100) | + |
| Vital | V | 必要性(0<V<=100) | + |
| start_level | L | 购物的消费水准 以 100 为例,即当价格为 100、渴望程度、实用性、必要性 都为 100/100 时,为满意的最高值 | + |
| SUM | S | 愿望清单里的商品价值总和 | - |
| Amount | A | 可支配钱数 | + |
(1) 取平均值
第一次,我列出了下列的表达式:
带入原值,和设置的完美购物例子,可以看到结果。
image.png但是 Desired、Useful、Vital 之间并不是简单的 + 关系
(2) 加权
第二次 我给 Desired、Useful、Vital 分配了 1:2:3 的权重,即
结果如下
但是仔细思考可知,Point 值应该 与 Perfect Good 的 Point 有关系,所以在下一次尝试中除该值
(3) 第三次
image.png(3) 模拟 D\U\V
Desired、Useful、Vital 大概是 凹函数、一次函数、凸函数。
使用
分别模拟 D、U、V 与 Point 的关系
但是其中没有体现 SUM 对 Point 的影响。
(4)添加 SUM
加个乘以
数值过小,发现问题在于 SUM 过小,所以使用 log 函数处理这个部分
(5) 处理数值
image.png发现均为负数,所以采用在log()中添加底数10,使结果均为正。
image.png
总结
最后得到的式子:
花了这么多时间得到的唯一结论就是穷就好了,买什么东西!
ಠ_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