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老师在序言中提到邱晨老师的例子,当我们用不同的话语去表达自己,我们就在不断地给自己画圈子。然后我就进一步理解为当周边的人都在和自己说话,他们就在把我的圈子敲敲打打,缝缝补补。我们需要观自己的内心,看一看什么是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然后就可以逐渐守住自己的圈子。
逐渐反思和内省,我的快乐是在看到一种圆满。比方说电视剧里的圆满,小说里的圆满,歌曲里唱着的圆满,圆满让心里很充实和踏实。其实,我自己的生活本就是稳稳当当,平淡的像水一样,如此我不会过多的焦虑和烦躁。可这个世界好像一直在告诉我突破。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否就意味着止步不前?切开自己的舒适区,东奔西跑,跌跌撞撞就是在前进么?
第一讲里,老师们讲到的拒绝,选择感,甜咸度,减砝码,不情之请,仔细琢磨都是在说我们让别人做一件我们所期待的事,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如何不尴尬的失败。再周全的话,遇到心志坚定的人,都是枉然,而再雕琢的话,遇到浮躁的,都是可以轻易使其上钩。我看到姐姐妹妹们带孩子,如果自己经常受到失败的感觉,就会对自己孩子的失败零容忍,保护着不让受伤,或者受伤了将其推给对方,总之避免让孩子有挫败感。相反心中接受了失败的本质后,孩子如果做不成,就会让孩子先学会接受,然后想一想下一次如何改进。失败了,错了都没关系,想清楚错在哪,改就好了。
不惧怕失去,就可以专注于行动。
说话之道,也是锤锤练练,慢慢养成。可得一直养。
1. 为什么改变别人通常会遭到拒绝?为了避免被拒绝,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技巧?
(1)基于本能得逆反心理,别人不愿被你改变;
(2)由于缺乏信任,别人不敢被你改变;
(3)出于不同得思考方式,别人不能被你改变。
技巧:
(1)如何降低对方的抗拒心态
(2)如何增加对方的信任感
(3)如何引导对方思考问题的方式。
2. 什么是“选择的错觉”?
你完全不需要做出任何实际改变,也可以发掘出某些选项,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有选择的。
3. “营造选择感”的话术为什么能起作用?其本质应该是什么?
想改变他人,就必须首先意识到,只有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乐于改变。否则,即使对方被迫接受你的观点,内心也仍会有抵触和反弹。
从对方的角度,表现你的关心和体谅。
4. 为什么说话时要主动给人提供反悔的机会?
人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通常就不会回头了。但也正因为如此,做决定的时候,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世上没有后悔药。要打消这层顾虑,就要保证对方有后悔的权利。
5. 说话中的“甜咸比”指的是什么?其中“甜”的使用要注意什么?
甜咸比是食品业的一个术语,也就是甜味跟咸味的搭配比例,要恰到好处,不然就不好吃。说话的时候,也要讲究甜咸比,说话要软硬适当、柔中带刚。
甜咸比里的“甜”,不是只要嘴巴甜,不管怎样说他好话都没错。甜咸比的甜,必须强调的是你的意愿、你的喜爱、你的心情,而不是真的具体到去称赞产品有某种优点。
6. “减砝码”的话术适用于哪种场合?
当我们想要别人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减砝码。减轻压力,让主控权掌握在他的手上,他就会比较愿意尝试了。
饭局邀约,劝子女相亲,约会邀请
7. 如何更有效地提出“不情之请”?
提要求前先让对方拒绝你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