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终于考完了,上午综合,下午英语。
说到考研,其实也是我在90年代许下的一个心愿。当然别人记不记得不重要,但我还是记得。虽然我现在工作稳定,养家不大成问题,但心中仍有那种未完的想法希望自己可以完成,也不想让别人来代替。
我没有上过大学,主要是我家庭的原因,不能靠别人供养,早挣钱,还要解决农转非的问题,所以我参加工作早。参加工作之后,也才意识到在北京还是有个学历会更好些,于是我又参加了自学考试,完成本科学业。之后曾有一段尝试,希望在BLCU拿到一个翻译方面的硕士学位,但是法语同等学力考试没过,只考了51分,机会只有一次,这个尝试就此失败了。再之后就到了30多岁,想在还完房贷之后,在38岁左右去法国学两年。在与爱人交流之后,最终也放弃了。年过不惑之后,再和LD谈起,她也明白我的想法,同意我再努力一次。考MBA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不同意,觉得没用,乱花钱,还有人觉得别学了,学完就半百了,我都没当回事。这样才有了我2017下半年的学习经历。
上半年我一直都在忙装修,当然由于楼下渗水的事,一直也找不到原因,因此大费周折。去年底,我一个小同事,报了辅导班,上了几个月课,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绩214,也进了北师大。当然她是90后,年轻,精力足。不过我不想找什么借口,试试又能怎样,也不会少了什么。于是报班,备考,从8月开始上课了。
我的基础课不行,特别是数学和逻辑。我没上过高中,所以少了初数的磨炼,在数学上比别人总是想得不足,思路少,计算差,还有马虎情况。逻辑更是无所谈起,根本不能理解如果才,只有才,一个没有,不...都是什么情况。可以说,8月9月都是傻傻地上课,回来也不会做题的状态过来了。同时虽然报班了,但每周末只能上一天课,自然没明白的地方就要放到下周才能找人问。不过在北理、北师大的提前面试过程中,认识了一些人,把我加入了一个备考尴尬群,再这里有一些比我更年轻,更爱学习的人,是他们带动了我。看到他们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懂,我觉得自己不能这样总在大家身后,一定要紧张起来,原本想放弃的解析几何,也决心要试一试(这部分我几乎没有印象学过)。10月份,我调整了时间,最开始5点起床,后来发现有难度,就定在了5点半,出门6点半,基本7点到公司做数学题,主要都是以前的考卷)。最多时候25道只能对18个,最少的时候只能对9个,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补习,我想通过不断的运算,时间上可以压缩,同样准确率也能提高,还有就是看到题怎么做就好多了。晚上9点到11点学习逻辑,两个老师教的网课我都听过了,特别是综合推理,快听了20遍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辅导班就开始了模考。这已经到了11月4日,当我进行模考时,才知道时间是如此宝贵,3个小时过得太快了,认真做完所有的题真是不可能(我这种数学逻辑不好的肯定不行,所以我才先去做作文)。英语由于当然为了移民学习英语留下了学英语的习惯,所以这一科没怎么花时间。
二模考完那天晚上对了答案,觉得还可以,公布模考分数之后,觉得自己还是有可能考上的。之后还有3模,英语作文也知道用范文了。觉得考试的套路还是有的,应该多做基础题,后来数学逻辑又做了很多,特别是数学题,12套真题做了3遍,考前又把错题看一次。但12月23日考试那一天上午,数学还是不理想,头三题觉得容易,后来就开始乱了。紧张还是一如继往的,逻辑会做得不多。算了反正考完了,我觉得最后出考场时是那么的放松,反正我努力了,我曾在2017年冬天最冷的早晨,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就开始做题学习了,晚上11点之前基本没有睡觉过。这种全国类的考试,上一次是2009年的法语同等学历,再上一次是1993年全国成人高考,我想我还是很满意自己的努力。
最后纪念一下这几个月的课表,发几张照片(考前热身赛由于伯父80大寿没参加,最后就看实际考试分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