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五台游记

南五台游记

作者: 茶心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2-04 00:35 被阅读0次

    本文作于2012年10月17日14:17

    以纪录片《大秦岭》主题曲开始我的本篇游记:

    “终南阴岭秀,碧嶂插遥天;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秦岭愁回马,心事两悠然;行到水穷处,月出孤舟寒。云横秦岭家何在,试登秦岭望秦川”。

    十九岁那年,我把梦想装进行囊,踏进了这方热土,开始钟情于这里孕育出的灿若星辰的华夏文明和星罗棋布的历史古迹。然而,让我最最迷恋的,则是这条绵延1500公里,被喻为华夏龙脉的神奇山脉,秦岭。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秦岭,天下之大阻”,渭河流域造就的关中平原在此猛然抬头,与淮河一道塑造出中国南北方截然不同的气候和自然地貌。西安毗邻的秦岭北坡挺拔、峻峭,而南五台则兼有南方山脉的秀美和柔丽,《关中通志》中称:“今南山神秀之区,唯长安南五台为最”。一直以来,对南五台向往不已。

    今年六月初,我曾与乐乐师兄、张飞等几位同学一起游览翠华山,当时自天池而上,经“冰洞”、“风洞”,顺翠华峰山脊下山的时候,遥望对面山势峻峭,雄伟壮观,峰峦重叠,林木苍翠,于绝顶之上,五个塔台,一字排开,稍有起伏,金黄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颇有帝王行宫的气派,当时心想这大概就是南五台了,不禁心弛神往。自此,作念想三月有余,一直未能如愿。此次,趁秋日暖阳,天高气爽,便借了宫宫的相机,欣然前往。更喜有乐乐师兄、杨浩兄弟同行。

    从学校出发,坐215到长安汽车站换乘404,通过一片郊区,便可直抵山门。进入山门后,还有10公里的上山公路,我们几个一致认为既然来爬山,便应该步行,于是拒绝了每人15元的面的车,雄纠纠、气昂昂的开始了登山之旅。

    走过第一个大回弯,山下的包茂高速映入眼帘,势如玉带,村庄麦田清晰可见,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开始展现出她开阔厚重的博大胸怀,遥想当年高祖刘邦,翻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秦岭险阻,走在子午古道,带着一个让后人引颈仰望的大汉王朝横空出世时,是怎样的威武雄壮!在汉唐这个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巨星荟萃并且交相辉映的时代,以及前后十三个封建王朝的刀光剑影,似就在昨天,放眼望去,如今的赫赫黄土,犹如当年的猎猎军旗,向世人诉说着那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厮杀和征战。

    说着走着,城镇的喧嚣渐渐远去,我们的体力也在迅速地消耗,好不容易走到一个养蜂场,店主阿姨告诉我们,走溪谷小路上山可少走四公里,我们便毅然沿小路而上。这果然是小路,只有依稀的高低不平的山路可走,但这种感觉却是惬意和美好的。幽静的森林、清香的野花、石坎下若有若无的小溪、树枝间飘渺莫测的远山,我们体验着山谷小径的幽美,开始感受到南五台的灵气与佛力,当然,还有脚步下青苔间禅的味道,浮躁的身心被这清澈的溪水慢慢的慢慢的洗涤净化……

    山顶上飘来悠悠的禅声,我们不断的选择捷径穿插。终于,怀着跨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喜悦、饥肠辘辘地到达了禅音“发源地”西林山庄,由于都没带吃的,饥不择食,将10块钱一桶的方便面,4块钱一个的锅盔,以疾风席卷之势塞进了早已空空如也的肚子。

    继续上山,不一会便到了兜率台,虽不是五台之一,却是我们此行到达的第一个景点。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跋涉,此刻才得已领略南五台之秀美奇妙的大好风光。两旁山峦起伏,郁郁葱葱,绵延千里,山体奇形怪状,如群龙闹海。由兜率台往东,即到达观音台,也叫大台,为五台主峰,海拔1688米。好在今日天晴,可见度好,由此可俯视文殊、清凉、灵应、舍身四台。山顶建有圆光寺,供奉观世音菩萨。相传这是中国最早由皇帝钦定的观音道场。

    下了观音台,不远即到达“文殊台”,有山门、两间厢房和一座大殿。厢房里是护法神四大天王塑像。大殿供奉着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文殊台的台阶中部,是拍摄灵应台绝佳的角度。

    五台中海拔最低的是清凉台,比较简单,只有一座汉白玉古亭,一棵青松,还立有一尊不知名的石像。

    顺势而上,便可到灵应台,途中偶遇一位大伯,身上带着的小音箱正播放着龚玥的《高原红》,此时听来,犹感温馨柔美,悠扬动听,让人疲倦全消。在到达灵应台的拐角,竟然与同来爬山的靖飞两口子迎面相会,原来他俩也是临时决定而来,平时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兄弟们此时相遇,别有一番激动,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真是今天最最出乎意料之事。

    灵应台共有三层,第二层供奉着阿弥陀佛,大殿内两侧有旋梯上下,最上面一层为“灵霄宝殿”,供奉着头戴冠冕、酷似秦皇汉武的玉皇大帝。在大殿外的回廊,视界开阔,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真是“站立云头但见云来云去飘渺千山俱在足下,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万象尽归目中”。在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山顶上,是星星点点的寺庙,山上的红叶已初具规模,像一朵朵小花,“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一片白云遮不住,满山红叶尽为僧”,正如《大秦岭》所述,“透过古人的诗句可以想见,在1000多年前,莽莽苍苍的秦岭山中是怎样一派蔚为壮观的学佛胜景,不论是古代文人的谈禅赋诗、礼佛作画,还是佛文化的传播,《千金方》的诞生,老子与秦岭的结缘,使《道德经》这部伟大的著作从这里得以流传。这一切都为秦岭这座看似普通的大山平添了不同凡响的豪迈,也注定了秦岭与诸多文化相交相融的历史夙命”。是的,诗的命运,人的命运,连同这巍峨秦岭,已融为一体,且看韩愈因《谏迎佛骨表》遭贬潮州时留下的著名诗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灵应台往下,开始了我们的回程。透过车窗看去,农作物大都已经收割,露出了泥土,这让我有种特殊的亲切感,怀念起家乡水稻收割后的稻田,那是儿时欢乐的天堂。家乡,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在家的时候想拼命的挣脱出来,离开了却又想蜷缩回去。人,或许就是这样,任怎样的世事变迁,存留于心底的原始记忆,一旦触动,总会复活。

    在长安区政府等车时,刚好看到了五年前考研初试时住过的汉斯小宾馆,如今已装修一新,而那段清苦明快的日子,还有给予我帮助支持的兄弟,以及那场五十年不遇的大雪仍历历在目。

    重回熙熙攘攘的闹市,虽然无法规避当下,但心思却慢慢的沉甸下来,多了一份踏实。

    经营人生,亦如栽种果树,余枝不剪,则果实不盛;观人察事,如沙滩之水,不经潮来潮去,则不知其深浅。

    烦恼与压抑似乎也不总是消极的,失落时,人才会反思自身,更加清晰地窥探这个世界;

    许多人生的道理似乎不一定需要口若悬河的教化,而是感悟于沉默的大自然;

    爱的最高境界似乎不一定要海枯石烂,而是要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太过聪明之人似乎难以做到忠诚,两边倒的“墙头草”比满身刺的“荆棘棍”更可怕;

    佛道儒三者似乎不一定只能取其一而舍其它,道儒可修身治国,而人的精神探求则可沿佛光而溯;

    尽力而为似乎不能成为不尽力的借口,人做事还是得力求结果,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

    ……

    如此等等,时从心头闪过。南五台之行,谋划已久,此番如愿,再次感谢同行的乐乐师兄、杨浩、偶遇的靖飞还有慷慨借我相机的宫宫兄弟。一日登山,两日写文,只为我之所思所感,不至于随风而逝。

    以上文字,是以为游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五台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tl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