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美莫过四月天。
2019年关于儿童阅读推广的最美春日是在四川广元的第六届全国乡村儿童阅读暨书香校园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基金会,公益组织,教育部门,研究机构,榜样学校等100多家机构及广元本地种子教师和校长共计300余人参加。同时CCTalk平台现场直播,近9800余人次收看或回看录播。心和公益基金会发起并主办的六届全国乡村儿童阅读暨书香校园论坛历程分别是2009年武汉,2011年2013在成都,2015年贵州正安,2017年甘肃环县,2019年四川广元。六届论坛近12年阅读推广时光,从青涩又火热的聚会相谈到华山论剑般的思考碰撞,论坛释放的信息量愈发丰富多样,在这样的平台上,分享所做所思,也共享更为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的信息和资源。六届论坛,对中国乡村阅读推广的生态持续养成一如既往的真诚助力推动与凝聚。六届论坛,心和公益基金会一直以向下扎根的姿势和众多在一线的实践探索的公益伙伴,教师,校长们一起探讨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教育现场中,儿童阅读教育到底如何推动才会更为落地生根。每次聚会所碰撞的火花都值得思考掂量再三。这样的四月,借由论坛丰富信息的传递,更是借由我个人在心和公益基金会近8年的工作经历,及四年来在自然阅读工作室执行落实阅读项目所触碰到的真实现实,有一些思考和看见分享一二。(以下文字纯属个人一些小小看见及不完全看法。)
1 机构项目品牌化及阅读项目的重点核心开始凸显,后阅读推广时代来临
国内阅读项目日趋有自己的特色。阅读项目越来越清晰自己的特色和操作思路,从项目操作来说肯定是比较有利规模扩张,同时特色显著也表明标识性强,辨识度高,宣传/传播/筹款亦非常有利。不过标识性清晰是不是能一直证明项目本身的品质就很专业呢?标识性的项目某些层面方面操作起来蛮如流水线风格的运作执行,流水线操作可以容易扩大项目规模,但阅读项目作为教育项目能否完全流水线似的操作呢?换句话讲,项目标识性强并流水线运作是不是更有利各种不同地域复制推广?再或者说,标识性强是自身机构树立宣传出来的,还是经过某些评估认为项目有效而得到公证的,还是被各种资源环境堆出来的?
县域/区域阅读公益项目模式及特征越发清晰后,阅读项目的重点核心也就越发凸显。一是教师培训。这个基本是所有做乡村学校阅读项目的核心,而教师培训方式大多是借鉴各种阅读课程或者是各种读书会。另一个重点是县域/区域阅读就是以社区馆为核心的辐射学校,幼儿园社区等辐射状的项目模式。这样重点凸显后,阅读项目整体品质是否可以更进一步?区域/县域阅读推广是不是就已经找到比较合适的方式?这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2 阅读项目的评估---一道很难证明的时间题
此次论坛,有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如何证明你的馆影响一座城?这其实是阅读项目评估问题。阅读项目方式及项目果效评估是我们在思考项目改善方面绕不开的环节。关于阅读对学习是否有影响是有相关评估的。但是一个阅读项目的评估是相对复杂也基本没有多少评估的声音出来。目前很多机构宣传传播募款等借助网络,公众号,领导人的行业号召力等快速催化项目规模化和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某些程度上,机构阅读项目筹款及传播推广复制的速度是惊人的。但其阅读项目模式是否是合适并能推广复制的?这其实是个大问题。阅读项目模式的评估到底如何做?是不是能评估出有效的阅读项目模式?这个很未知。但也需要更慎重的面对各种图片文字传递背后的项目状态到底是如何的?阅读项目离真实有多远?离现实有多近?公众更多透过图片,文字等传播方式被动了解接触并接纳理解阅读项目的状态,他们没有进入项目现场,也没有得到更多第三方评估方面的信息。因此,某些时候,倡导传播得到的社会影响力不完全等同于项目的成效。其实不同类型阅读项目有不同的方向,去改善不同的儿童阅读面向(环境),而不同的阅读推动切入点最终形成地方阅读生态,整体上改善孩子阅读环境。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不同类型阅读项目的自评或者第三方评估能否进一步确定做的阅读项目是不是真实有效?而没有项目实践-评估-改善提升的过程,大量复制推广的思路是不是会出现盲从的问题。
3 阅读推广人培训---自我清晰认识后的实践,对话与看见
本届论坛关于阅读推广人培训有所涉及,但不丰富。如果阅读推广人仅是指老师,那么关于教师培训方面的内容和方式很多分享。不过阅读推广人包括父母,老师校长,阅读项目人,童书作者编辑等。如果阅读推广人包括这些,相关不同身份的培训是不足够的。尤其是阅读项目人,不仅仅是阅读信息了解,更是项目人员关于项目如何运作的能力和意识。如果阅读机构阅读项目无法做到自评或者他评,那么项目的运作很依赖机构的阅读项目人员的能力,不过目前公益阅读机构/项目人员的专业能力(视野,格局,工具,方法)优质培训比较缺乏。大部分是阅读教育信息培训多一点,其他基本无。儿童阅读信息了解越多,并不代表可以做好项目,可以深入课堂做干预和引导。没有太多实践性课堂的操作,没有过专业学习阅读教育,未必真懂阅读课堂教学,因此,阅读项目人员本质上还是项目人员,项目人员能做的到底是什么?这个认知真是需要有不断思考和实践才可以看见一二。几年前,陈一心基金会有自发组团参与阅读交流方面的项目助力阅读项目人学习探访了解。探访了解更多阅读项目模式,也更多从实践中反思总结,群体对话,或许这可能是助力阅读项目人成长比较有效的方式。期待有机构愿意组织这样的项目带领陪伴更多阅读项目人的成长和看见。
4 儿童阅读和童书之间还有你看不见的距离
学校图书捐赠,七八年前,好像还不是特别了解优质的童书是什么?适合又被孩子喜欢接纳的童书似乎并不多。这几年,这似乎已经不是问题。出版童书的量已经足够多,各类机构和名家推荐的书单也足够丰富,尤其各类主题书单丰富。也有很多一线实践上课的老师根据自身读书和经历来做很务实的书单推荐。有心的老师会把书单推荐给家长,图书角用书和家庭采购到优质童书的比例提高不少。书单多了,见到的优质童书也多了,是不是童书在阅读项目里就不是问题了。其实不然,很多书之所以好,是名家推荐说那本书好,是采购的多了,见的多了觉的好。项目所配图书好与不好,其实还是需要不断跟进孩子们阅读状态及老师阅读工作开展情况来判定的。配书更有针对性才是更有利推动孩子们享受自由自主阅读的过程。目前项目一般多少可以撬动地方采购图书,学校或者地方教育局采购图书因为购书渠道等问题,依然会采购非常多非优质童书尤其是盗版童书。如果地方学校和相关人士对盗版书和采购图书渠道等方面没有足够较真及专业的认识,大量丰富足够的优质童书进入校园依然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阅读项目人员和老师等相关成人是否真的具有欣赏绘本和优质童书的能力?不是倡导读几千本就可以补上这门课的,如果自身没有清晰的自我对童书的认知辨识鉴赏能力,没有足够的思考和不同方式及程度的学习实践,都是半自动被动吸收了解相关童书,与你个人阅读体验和认知没有多少链接关系。因此很多书读了也就是读了。估计读多少都属于无感的状态。并不具备鉴赏赏析童书的能力。也因此并不知道如何为老师及学生提供更多切实合适的帮助,不论是通过项目的方式还是和老师孩子对话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在自身一知半解的状态下,我们就把所谓的好书推荐给孩子推荐父母老师,探讨深度教学或者亲子阅读教育,是否合适是否切实有帮助,那真是需要另当别论的事情。在这个所谓专家专业信息繁复多刷屏的时代里,会模糊的产生一个错觉,就是我们都很懂很了解。就如每天花几个小时刷手机翻阅到很多信息,然后认为自己读了很多东西。过多碎片化的信息未必能内化成自己的观点,某些时候这样膨胀的自我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更多相同的脑袋和认知,然后觉的是尺码相同的人。这其实和流水线及一刀切的模式没有太多本质区别。很多时候,这不是所谓专家的问题,更多是没有太多自我清晰认知的个体跟风形成的。当然也许也和一些专家需要一定市场和追捧有关。这就是相互之间的所谓彼此吸引后的一种伪文化现象。
5 阅读项目理念---阅读循环圈或许只是点而非圈
目前国内阅读项目基本理念---阅读循环圈,这个概念约摸在2012年合肥陈一心石头汤阅读年会上提出的。很多公益阅读伙伴后续才逐步对童书,阅读时间,反应和有能力的成人这四个要素有逐步的认识。《大声朗读》《打造儿童阅读循环圈》成为普遍大多阅读项目的基础书目。这些年阅读项目的设计,实施及培训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圈。这个圈似乎是共识,变成非常基础的东西。学校和地方教育局和阅读项目人员似乎在这几点上都达成共识。共识到一说阅读,我们必须来说点更高大上更为实际有效的东西,比如深度阅读课怎么开展?比如怎么和教学链接?怎么折腾好某个课程?怎么上好阅读公开课?但就我个人观察:实践这个阅读循环圈看似容易,但真正落实扎根其实非常非常难。同时我观察了解这个阅读循环圈在很多阅读项目里依然只是点而非圈。因为这个圈的实现是需要非常庞大非常生态化的项目去承载的,需要慢慢的才能勾勒出的这个圈。而实现这个圈恰恰需要阅读项目高度专业性,专注力,甚至我常常困惑,一个阅读项目能否承载这么重的一个圈?尤其是在一个县域里,或许通常以项目的能力范围只能做一点,比如一个机构一个阅读项目只能好好做好带领读书会这个事情,亦或者如一公斤阅读盒子,只能提供一些方案供学校老师来使用,工具性的使用状态。因此,看似基础,看似简单,做起来越发难。实在至简则至难。更何况,这个阅读循环圈里四要素,每个要素都是需要巨大实践反复探索下的看见才有可能更为专业一点点,这个专业,我特指有地方性的专业。因此,在儿童阅读推广看似快速发展繁华的背后,那个阅读项目运作方面的专业化和阅读领域的细分到底有无可能在三五年内就已经长出来呢?
6 教师阅读培训及阅读课程---简单和繁复之间或许只有相反的理解
国内目前阅读课程繁多。各种形态。每种课程形态也都有行业领军人物的实践分享可借鉴。在阅读项目刚推行的时候,更多推动的大声朗读,自由自主持续默读的课堂。后《书语者》一书在国内推广开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由自主持续默读和大声朗读及讨论满契合书语者所倡导的阅读自然状态。也有一些公益伙伴推动老师进行书语者阅读课堂实践。有现成的可效仿的阅读课程是很受老师欢迎的,其实不然。模仿他人,如果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做基础,很容易一直模仿导致自己和学生可能都会陷入疲惫而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班级阅读推广的方式,或者说模仿是很难有自己阅读思路的一种做法。模仿某种心态是靠拢他人,取悦他人,真诚真实投入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也有可能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和孩子阅读很长时间后依然散发出的感觉只是一本正经的阅读状态而没有体现出真实阅读者的欢喜与自然精神状态。孩子们的阅读状态其实最难被真实发现和看见,然后得到老师家长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因为根结点在我们大人某些时候习惯做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儿童阅读推动方面的工作。或许我们可以更多时间浸润在看似简单的自由自主阅读里看孩子阅读如何自然产生,师生有更多体验,才有更多思考和方法去往更远的地方。我个人还是非常欣赏和认同《书语者》里的米勒老师的做法,帮助孩子们成为真正读者和通过阅读学习者,让阅读这件事成为孩子们生活中最自然的状态。
7 区域/县域阅读生态体系养成---自然养成与人工加工哪个更落地?
县域阅读推广项目是建立好的体系带过去,还是地方多年耕耘后自身长出自己的阅读推广体系来。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很明显。所有阅读项目都希望项目周期结束,阅读推动工作可以继续而不是结束。从当下看,阅读项目够体系很容易打开地方开始运作的局面。后期如阅读项目人员素养不够,体系化的阅读项目会被变动的现实环境给僵化,很难取得本质性进展。而有一定体系和立场的阅读项目在进入区域后,后期只要保持一定关系,地方的项目生态是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变化设计合适地方的项目模式长出地方阅读生态来。国情就是每个地方过于复杂,很多阅读项目虽然长得形似,但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消化的。地方行政及人力变动等因素是最大的梗。目前已经看到一些机构阅读项目后期长出来的新阅读模式,这些自己要从土里长出来的阅读项目/机构似乎更有生命力,而原因是他们更适合本地气候和环境。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这个能力非外界完全给与的。另外一个区域/县域阅读推广里的焦点是公益项目百花绽放还是一枝独秀?公益阅读项目间是否可以合作?一个地方县域阅读推广生态/体系目前呈现蛮多形式。有联盟,有教师自组织形式,有各种阅读形式,社区馆,图书角,阅览室,图书馆等,这样不同形态的阅读项目能否可以合作,专注童书及童书流动的,专注阅读课程和教师培训的,专注提供阅读活动的,这些不同状态的阅读项目,又是地方阅读整体推广中必须有的,这些不同的立足点进行的阅读项目能否合作共造地方阅读生态呢??能否突破区域阅读推广的思路,有阅读领域的看见和思考呢。不过目前这样合作还真不多。有推动阅读领域大格局的公益机构也不是很多,一个县域阅读生态营造都由一个机构和项目能包圆吗?其实是不太现实的。有的机构阅读项目目标很高,期待能通过项目可以翻转地方教育生态,个人认为这样的认知和思考是高估了一个阅读项目的能力,也低估了地方阅读教育的复杂环境。外来力量某些时候在县域/区域现实面前是非常弱势的。唯有够专业专注并有敞开心怀合作才有可能让地方阅读教育推广走的更远。
这7个看见如换种说法,或者可以换成7个自省的问题:
1 你和你的机构/项目是谁?
---阅读推广人?阅读项目人?阅读教育专家?阅读课导师?阅读评估专家?阅读项目督导?-----++++
2 你和你的项目/机构服务的是谁?
---孩子,乡村的还是城市的?什么年龄段的?老师?什么课程什么类型什么状态的老师?区域?什么样的区域?++++
3 你和你的项目/机构阅读项目理念是?
---阅读循环圈?自由自主阅读?学生阅读力?阅读思考力?阅读思维的发展?-----++++
4 你和你的项目/机构什么模式承载这样的理念?
----全包形式---配书/培训/跟进督导/评估鼓励/再配书-++++
------课程带领 阅读老师培训 书香校园打造的方案设计及督导等等
5 你和你的项目/机构培养/需要什么样的项目人来落实执行这样理念下的阅读项目?
6 你和你的项目/机构有着怎么样的评估方式来判断这样理念下的阅读项目每个层次每个阶段改善和提升?
7 你的你的项目/机构有着怎么样的宣传推广来推进项目进展及散发怎么样的信息来促进整个儿童阅读推广行业的进步?是链接更多资源独立山头展现自我?还是促进地方阅读推广工作被更多看见,引发思考及供他人借鉴?
10年已过,用迅猛发展来形容儿童阅读推广是不为过的。但是不是也让人感到恐慌?因为教育迅猛发展如盖楼房一般迅猛崛起?有无形成楼市之感?但未来的10年会是如何呢?我想最少有些关键面可以逐渐呈现:儿童阅读推广的本质坚定,柔软及平和,公益商业结合的生存及领域专业化细化
A 县域/乡村阅读推广的模式
县域/乡村阅读项目模式中以社区馆为核心的县域阅读推广方式将是未来的重头戏
此次论坛有为图书馆,丰盛阅读,泉蒙湖北新化的阅读项目等几个区域阅读项目案例,可以看出撬动一个地方阅读发展,有社区馆会给整个区域阅读项目带来非常大的稳固之感。地方老师对项目有更多安全感。以社区馆为核心,辐射学校,幼儿园,家长,教师等成长,图书资源可流动,变成丰富书库支持相关想做阅读的老师,家长,幼儿园,学校等开展阅读工作。另外,这样的项目模式多半是地方人来运作阅读项目,泉蒙有地方伙伴做社区馆,有为和丰盛基本都是本地伙伴站出来运营地方社区馆,以此为核心把阅读拓展到学校,社区等机构或者个人手中。人力的稳定给项目开展也带来稳定,和地方各方关系建立也更加稳固。这相对外来阅读项目落地一个陌生县域开展要相对顺畅的多。在人力稳定,项目周期,地方环境,关系建立等方面会有更多优势去持续的推动地方阅读的开展。
另外,县域阅读项目商业+公益行为或许也是县域阅读推广的生存之道。比如正君图书馆。只要儿童阅读专业素养是足够的,引领家长群体开展阅读,商业行为助力公益项目生存并发展。
B 阅读项目投入重点可能要转移
现在蛮多地方县域/乡村阅读项目投入蛮多资金,从采购图书,人力投入,教师培训等都需要资金维系和周转。未来,一个项目投入最多的可能不是金钱,而是运作项目的专业性及阅读教育本质的专业性。投入的是时间和人力及阅读指导方面的专业性层面。项目运作的专业性会带领地方阅读教育推广少走很多弯路,会选对人撬动地方更多资源对接推动地方阅读生态的形成,会影响地方资源根据地方县域情况去落实并推进地方阅读教育的发展。 或许真正的阅读项目人力培养才是未来资方更为关注的点。
C 未来乡镇及县城大学校(过1000人)将会有图书馆阅读教育空间的发展。
图书馆阅读教育推动或许比较难。但是大学校推动阅读教育,必然会把图书馆作为一个核心的空间,如果有理念,有思路,学校会认同图书馆的建设方面的投入,会需要一些可以借鉴的去模仿和落实及学习。广元南鹰小学就是这样的案例,当他想改善学校图书馆的时候,他需要专业的引领,当很多信息传递到的时候,他们会做慢慢的改善和学习。这是个逐步改善过程,资金未必缺,缺的是理念和引领。当理念逐渐形成并会有相应的行动力出来并惠及学校的学生。图书馆阅读教育必然是很多大学校绕不开的一个课题,而一些图书馆管理软件可能不止停留在管理层面上,还需要看这些软件能否更助力于师生阅读状态的呈现,这是图书馆运作基础部分,图书馆阅读教育如何开展将是学校阅读教育发展的核心部分。
D 未来阅读推广人培训会是和阅读项目模式探索一样紧迫的事情
网络助推信息繁华茂盛。能学习的人会有更多大道到罗马。这样的环境对于想做阅读的人其实是非常有益的。而县域/区域阅读推动环境却更为复杂多变。推进老师学习和推进阅读项目有新局面和进展其实是很考验阅读项目人员的。因此阅读项目模式的探索和阅读项目人员素养是息息相关的。或许是生死关系。因此,阅读项目人员培养方面或许将是公益阅读机构的焦点。没有合适的人,阅读项目推动进展会非常曲折。因此项目人员培养方式或许需要通过项目实践,机构前辈带领,交换走访学习互动等。
E 阅读信息素养是未来阅读推动中必须面对的现实
网络浸润的现在生活学习中,即使在县域乡镇儿童阅读推广中,电子化阅读已经是没有办法绕开的现状。如何引领孩子们面对这样信息化爆炸时代,面对网络信息的复杂阴森面的现实,如何培养我们孩子做一个有能力的网络信息阅读者,有效信息收集整理的学习者,这个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阅读项目所要面临的巨大话题。
F 社会环境是个大学习网络,而阅读可否日常化的呈现在社会生活里
社会如此变化且丰富异常。培养真正的读者实属不易。一个阅读项目能力及达到果效有限。更多靠社会大环境一起来推动。就如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而非仅停留在学校教育层面一样。未来的读者,需要得到更多文化方面的展览讲座等艺术信息浸润。因此,这个社会除了提供很多工具化实效化的阅读课程以外,除了目的性导向性倡导阅读以外,除了帮助老师学校家长更多接纳阅读的存在以外,阅读能否和生活有些关系链接,我们的阅读项目除了迎合并帮助更多成人接纳并一起参与儿童阅读工作以外,能否更坚定的把儿童阅读推广的本位和定位落点在帮助我们成人也变成一个读者,透过阅读而学习生活的人,更是助力我们孩子逐渐有能力自学,读懂课本以外的东西,以此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及生活。因此,这个社会除了公益阅读项目以外,更需要多一些童书展览信息,多一些关于文学创作者创作方面的分享,多一些真正童书馆,绘本馆,社区图书馆出现在日常/正常的生活里。但同时超级警惕商业运作思维下的超有目的性,考试性的迎合性的阅读馆在分化稀释阅读教育本质的东西。
G 区域/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真实对话平台的建立和运营
心和每两年一次全国儿童阅读暨书香校园发展论坛的举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呈现国内阅读推广的现状。这样的论坛,很多项目声音的表达已经带来思考的碰撞,给人启迪。但是这还不足够。国内蛮多公益阅读项目已经有10年的历程,也从单纯的捐书项目到阅读项目到阅读公益机构,这些年,网络的助推,阅读推广传播的力度,广度及深度都是到了一定高度。而阅读项目各种不同的模式在全国各地县域推动也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几年,有品牌有社会影响力的阅读机构/课程也越发的凸显。因此,就10年的历程过往,很多话题可以对话思考,而不仅仅是更多传播自己机构/项目/课程等。更多是建立在经历中的看见,真实中的困惑,行走中的收获等不同角度的对话。期待未来有更多对话的平台建立产生,有价值的思考被看见,有更多真诚的声音被传递,有自己清晰认识的阅读项目出现。只有那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对话共学习的平台丰富,才有可能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推动阅读教育的真正发展向前。
愿儿童阅读推广路上,有更多聆听和看见!不只是在春天里!
2019/5/成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