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好像一阵风,一阵热,过后再就没有多少热闹集中在国学上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人在谈国学,但是提到国学,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品读呢?
对于传统文化的结晶代表老子,尤其《道德经》这部经典,更是很少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体悟。
本身《道德经》的原文就很难理解,有些字已经不是现代书面意义了,如果单纯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到老子的本意。
古文不像现在这样汉字发达,字也多,古文的字刻在书简上,老子的著作看似很多,其实了就五千字,相比现在的文章动辄万言,几十万,网文更是百万字,如果像过去一样刻在简竹板上,那得多少吨啊。
古文中的一个字,相当于一个含意,或者一个道理,这也难怪现代人难以理解。
正因为此,解读古圣贤的书有各种版本,就拿老子的《道德经》来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读,不同人解读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些解读的作品又分门别类,形成了不同的派系。
即是如此,对于国学经典,我们的传承学习、宣扬继承还差得很远。
单就《道德经》来说,德国人就很尊崇,家里也常备这本书,有的甚至给孩子的嫁妆都是用这本经典。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就特别喜欢《道德经》,他的很多思想都从其中悟得。
而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更不用说了。
可以说,老子的思想和著作对全世界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注意力都在挣钱上,还有追求物质享受上,压根没有耐心来读书学习。
是的,连基本的读书都少见了。
以至于提到读书,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本来是一项自然的事情,大家都对读书的推崇恰恰显示出现代人对读书的缺乏。
对于老子的认可也存在很多的偏见,一部分人认为老子的无为的思想有点消极,其实这算是各种偏见中排名最靠前的一个。
还有的认为老子讲的是帝王之术,和普通人养家糊口有什么关系,自己又不当官。
这就偏得更远了。
老子自己本不追求做官,他甚至就没有想到要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成为一个著作。
只是在出关时,遇到了一个叫尹喜的守大门的,要他的要求下,老子说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并且,尹喜也不是为了治理国家,心怀大志。
老子的智慧可以让帝王从中感悟到治国之道,可以让商人体会到经商带团队的妙用,可以让有志之人找到成功的道路,可以让家人找到经营家庭的妙方。
可以说,老子的智慧像一汪大海,总有我们需要的那一滴水。
我们人人也应该学习传承发扬老子的智慧,同时也有责任把老子的智慧更好的发展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