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景行读书会总结分享
“圈子圈套”,我们在哪儿?(第2课)

“圈子圈套”,我们在哪儿?(第2课)

作者: Misu_米苏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23:53 被阅读12次

    渐入佳境的第二课。让我围绕以下一段话来展开:

    盖新民即尚贤,上尚贤而民自助,日新其德而无己,此即贤贤之义也。

    与其说是最我喜欢的一段,不如说是让我最有启发的一句。

    从正能量到“圈子圈套”

    对于“尚贤”,我们最初的印象大概都是非常正能量的。贤能之人,贤能之行为,大家都需要模仿的榜样。

    用一句很鸡汤的俗话来说,大概就是:我们很难成为我们没有见过的人。用一个很通俗的例子来说,咱们都经历过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是代表。

    然而,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妨打破了揉碎了再想想:

    贤到底指的是什么?

    贤的标准是唯一的吗?

    如果贤有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的话,这句话的价值在于哪里?

    首先,我们讨论到比起人,贤更应该是某种行为。人是一种复杂的个体,人无完人,比起不断变动的“人”的指标,贤能的既有事实、行为更适合作为新民的标准。

    分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可以避免不少新民的错误,或者可以更有利于推进新民的效果。

    比如我的工作中有非常多内容创作相关的工作。如果想让更多人能够产出一定质量的内容,简单地说,某某人的内容很不错,找找感觉,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一件事。然而,如果你能够指出某些人写文章好的具体理由、行文方法和规律,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避免“个人崇拜”,大概就是这个问题比较好的解释。

    那么,追求相对客观的“贤”,又是否是唯一的呢?这其实又存在问题。即使行为事实足够客观,民乃人,人便有主观能动性,对同一个事物也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贤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民是否接受这个“贤”,本身就是需要人为引导的,无论是法律的倾向还是道德的倾向,亦或是情感的倾向,都可以引导。

    所以,我们是否想过,贤本身就是个“局”,是一个圈子圈套,一个很微妙动态平衡。

    关于“尚贤”的三个不同角度

    如果扩大“贤”的概念,不再带有“正能量”的预设,我们不妨从3个问题来思考新民与尚贤。

    1.如你是被立为“贤”的真身,你会怎么办?

    说实话,我脑袋里第一个反映是有些恐惧的。“人设崩塌”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不少新闻中。还是回到人无完人的前提,被立为“贤”的真身,其实也背负着更多期望,或者通俗点说,就是“偶像光环”。

    不过轻微的恐惧过后,我开始反思这个“偶像光环”,大概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是把它当会儿事,但是仅仅是鞭策自己,严于律己的助推;二是别把它当会儿事,背负重了,超负荷了放下又何妨。

    这个度,还是挺微妙的。

    2.如你是“新民”之“民”,你会怎么办?

    既然我们假设尚“贤”之“贤”,是个中立的事,那多一重质疑:贤是否是你真的需要模仿的对象,就很重要了。

    近年来有个词很火,叫做“智商税”。现在有大量宣传,恰恰是利用了人希望尚贤的心理,去设计一些看起来很不错、可以借鉴的圈套,等你去跳。

    任何心有多动,渴求,羡慕,对象都可以称之为“贤”。然而,再睡一觉醒来,反问自己一句,你还会有同样的尚贤之心吗?背后的逻辑是OK的吗?它与你的价值观真的契合吗?

    答案,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3.如果跳出来,重新运用“尚贤”和“新民”的关系?

    如果说,前两者是在局中看问题,这一问就是跳出来看这个“局”。

    这样的局,其实时时都存在,我们可以主动选择去掌控这个局。

    工作中,要多就事论事,还要及时放大对典型事件的分析和应对准则,无论好坏。这就尚贤;

    生活中,要遇到好的事也得多表扬和鼓励,遇到错误的行为也要及时表明自己的立场,对方才能更多地理解你的立场和界限(忽然觉得,这不就是人工智能不断分析人类的过程么……);

    亲密关系中,又何尝不是……

    一个闲扯

    后来又和淳玉偶然聊起,尚贤之贤,也可能是一个物品,关乎产品设计体验。

    比如,你今天用到一个很好的清洁剂,你忽然就想多打扫一下卫生;

    再比如,你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你忍不住为它化个妆,搭配条项链;

    还有,为何要重视收纳整理,一屋不撒何以扫天下,也含有这个一味;

    ……

    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和体验,如何能够激发人美好的感受,就是一个“尚贤”和“新民”的良性循环。这个思考维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出局”视角,引用在各类产品设计、服务提升之中。

    反复体味此句,感觉还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不过,不妨先实践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圈子圈套”,我们在哪儿?(第2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x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