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看到有人问到这个问题,尝试来回答一下。
首先这个问题问得很笼统。
这里至少涉及几个关键点:看什么书,怎么看,看的时候吸收如何,看了之后是否有所行动。
书是一个很笼统的叫法,漫画书是书,言情/穿越小说是书,小黄书是书,甚至连说明书都可以称为书。但如果每天投入两小时看的是这些书,很明显就和提升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除非是立志要当漫画家,网文写手或者工作中需要撰写类似的说明书,那看这些还可以勉强看成是找灵感或借鉴写作技巧的一种方式。
当然,书还包括一些实用性的工具书,世界名著,名人传记,各学科领域经典著作等,如果你看的是这些书,那就多少可以提升自己在相应领域的见识和知识储备。
但说到底,书本只是信息和思想的载体,看书只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途径。无论看的是什么书,如果我们只是用看书的时长或者数量作为衡量提升自己的标准,以此获得虚假的满足感和可以炫耀的资本,就失去了阅读本身的价值。
如果真的希望通过看书来提升自己,这里提供一些建议做参考:
1、读一本书之前,最好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获得什么?这本书是不是符合我的阅读目的?这本书值得我花时间去看吗?我需要对这本书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快读翻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就好,还是需要从头到尾细细研读?
2、当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第一次读的时候即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用停下来,先暂且跳过。等读完一遍之后再回头去读,这样会更有助于理解。
3、要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看法。阅读不是为了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是读完之后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4、书其实更多是用来查的,而不仅是拿来看的。遇到了什么问题,身边的人很可能没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去看书,因为书里有高人,聪明人。
5、不同类型的书可以采用不同的速度来读,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速度来读。
6、不要停留在“我懂了”“好厉害”“很有用”的状态里,要去想,我可以怎么运用呢?怎么和我的行动/生活结合起来呢?
7、读书要敢于质疑,不要把书本当成权威。当看到作者提出某些观点和结论的时候,可以去想他提出的这个真的合理吗?有没有别的案例或者理论可以提供反例呢?
8、看书,尤其是看一些实用性的论述书时,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目录、序言、摘要等,了解书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9、可以先快速翻阅全书,或者根据目录先挑选几个自己比较关心的章节来看,其它章节翻阅着看其中一两段,或者连续读几页,也可以多加留意一本书的最后两三页,因为作者往往会在最后的结语页对整本书的内容再做一个简要的概括。通过这些,可以对书本的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知道哪些部分有值得挖掘的,哪些部分有自己感兴趣的,接下来就可以重点关注那些部分。
10、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很多人看书都是以书本本身为主体,习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但其实,一本能够出书的内容,它的内容往往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可能包括整个流程链条,它的读者群体也往往是非常广泛的,但很多内容我们也许早就知道了,或者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看。
举个例子,我很想了解一些演讲的技巧,就去找了一本讲演讲的书,这本书可能在开头会有很大篇幅讲演讲的意义,演讲的场合等。而我既然都主动去找书来看了,那我对演讲的意义一定是有所了解的,这些就不是我关注的重心。那我就会选择不看,而直接去看讲演讲技巧的那一部分,看完,我觉得有收获,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发挥价值了。剩下的我不关心的内容,我也没有必要再去看了。同理,我们也不用记住作者在书里每一章节分别讲了多少个观点,提出了多少结论。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看其中的两三个重点章节甚至其中的两三个概念,只要学习到自己真正关心的内容就可以了。一切都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
11、要注意避免阅读的“新鲜感”陷阱。
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通识类、科普类的书籍时,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其实是伴随着很多的新鲜感和愉悦感的,很多人会沉浸在这种阅读获得的“快感”中,不断地去看新书,买新课来听,以为听得越多,掌握得越多,但其实之前看过的很多内容只是给了你一个“我有印象”的结果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吸收内化。盲目地追求数量和新鲜感对于真正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要适时停下来,去回顾和仔细研读,吸收学过的内容。
12、阅读时不要纯粹地输入,尽量让自己的思维多参与进来。
比如每看完一章就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之前看过的内容;看到一个知识点,可以去想这个知识点和其它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呢?生活中还有没有别的案例可以验证这个知识点呢?可以把这个点用到哪些方面呢?阅读时思维参与得越多,尤其是和旧知识以及实际生活联系得越多,对知识的吸收和转化效果越好。
13、当看到一些比较专业的书籍,怎么看也很难理解时,可以上网去搜集相关信息辅助理解。也可以尝试去找一些更通俗的入门书籍,先建立一个基础认知,再回头来看也未尝不可。
14、阅读完多去输出分享。
输出分享的方式有很多,讲给朋友听,写文章,写回答,语音分享,作演讲都可以。输出是一个很好的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懂了的方法,如果输出的时候说/写不出来,证明在理解上还是不够深入的。然后就可以通过回顾或者查阅更多资料的方式来增进理解,这样输出——输入——再次输出的循环更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5、过度追捧读书,学习,其实也是一种逃避。逃避什么呢?逃避真正有效,能够对自己带来改变的行为。当一个人看的书越多,阅读其实越有可能成为他的舒适区。因为你看得越多,越有可能形成习惯。而阅读相比真正的行动来说,还是简单很多的。比你看了多少书,投入了多少时间看书更重要的,是看书对你的行动或者决策带来了怎样的指导意义。比做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更能提升自己的,其实也许是践行清单。把看到和学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理念,列出行动清单,一条条地去践行,这样的提升才是更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