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特辑:一份关于本科选专业的报考指南

高考特辑:一份关于本科选专业的报考指南

作者: 酚酞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17:41 被阅读0次

    “无论你考多少分,只决定你在哪家学校打游戏,哪里收快递,既然都是600多分,何不选择上海交大……”

    当游戏和快递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时,也就成为了调侃的辞令放在了大学招生广告里。尤其是快递的便捷还成为招揽“生意”的卖点。“体验全世界最high level的收递快递,菜鸟驿站包裹免费保管、免费保管,智能柜刷脸取件,智能分拣,无人车寄件,多元服务,校园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呢,在这个流行段子的时代,学校的招生广告也幽默了一把,不一板一眼的说专业,而说起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AI快递。

    高考已经结束了,但离完结还差最后一公里——翻开厚厚大本子挑选专业、报志愿。每到这个时节,各种咨询风卷云涌,尤其是社交媒体上,各色人等都用“权威”包裹一番,用一种很懂的姿态给考生和家长提供建议;还有一些权威机构出售专业咨询报告。

    而一些对高校环境不熟悉的考生家长们,也是为孩子的志愿填报昼夜不得安睡,担心一个报考失误误终身,四年后“一毕业就失业”。如果有选择的话,谁都希望成为被企业高薪哄抢的校生赢家。

    所以,如何报考,就成了考生及家长们必须面临的重要一课。

    “钱途与适合”,怎么选择?

    如果分数允许的话,很多家长都会根据目前所知道的那些最热门最有钱途的专业为孩子填报志愿,比如眼下需求旺盛的AI专业和金融证券行业。

    但职业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选择,尽管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般,但审视过往所历时,确实是辣么长的岁月中累积出来的。在这漫长的人生里,所有职业都会走出一个甚至几个兴衰周期,真是沧海桑田。比如2004年,北大就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之后也有不少高校设置类似专业,但过的都是“寒冬”。只有最近这两年才真正火起来。

    GMIC北京2018大会发布的《AI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AI平均年薪约33万,稳超互联网行业水平。由此出现很多高校跟风办专业的情况,诞生了一批“以AI之名”的特设专业,来了场“先上车后补票”的专业设计,大量引入培训速成的师资。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花里胡哨、似是而非的专业名称背后的含金量与AI的关联度是参差不齐的,小心进入雷区。

    所以预测成功的概率没那么大,和瞎蒙也差不多在一个段位上,尤其是那些专业机构根据“政府数据与信息、行业公开信息、企业年报、季报、行业资深专家”等深度调研进行的专业预测。

    想依靠一个精确的预测来为人生做选择是很难的。选未来的专业并不代表眼前你就得走上这条道路,它更多的代表的是一个未来的远大目标。所谓的“钱途派”也不会一路亮绿灯,搞不好没等大学毕业呢就已经黯然失色了。

    所以,专业选择时,“适合派”的选择大致不会错的,适合包括兴趣,但选工作有时候依赖兴趣是一个伪命题。选一个适合的专业,风口来的时候能抓住机遇,有钱途;风口不来的时候,这也是自己适合做的事儿——做到“兴衰通吃”。

    但一般对于刚刚结束书本生活的高三孩子们儿,面对玲琅满目的各色专业,都不知道是什么,更别提什么适合自己。所以家长和孩子们应该一起仔细研究这个专业在大学里学什么,或者他们的毕业生现在都在做什么。

    比如设计师这个职业看起来很光鲜亮丽,但并不是会画画、学个“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之类的专业就能成功冠上设计师的头衔。这个专业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做的好的是极少数,但一旦有了光环,就是个皇冠;做的一般的可能就要面临这个行业本身发展的不确定带来的各种不稳定。

    从过往经验来看,一般步入大学的学生很少会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他们对于职业的想象一般都来自于影视文学,可不是学了法律专业就能成为何以琛,学了建筑专业就能成为陈孝正……

    真正的“适合”,一般要用“大学四年加毕业前两年”的时间去寻找,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大学中途换专业、考研换专业、考博换专业,或者找工作时就转行,再不工作一两年之后转行。

    所以,高考报考在选择专业时,专业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今后的选择更有宽度”,也就是说,专业本身的选择不能太窄化,有一定的兼容性,这才是高考志愿选专业的核心思路。

    举个例子,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考古学、宗教学、逻辑学、世界史、录音艺术这类专业就比较窄化,能坚持的可能都是出于兴趣,否则转行几率比较大;像贸易、营销、经济、管理、计算机,或者所有行业都需要的会计等专业,这些专业为未来的二次选择留下了或大或小的空间。

    尤其家长和考生需要知道的是当下高校本科教育也在进行改革,许多都在走“淡化专业、强化通识”的道路,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努力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赋予学生入学后的选择权利。

    所以,对于专业的选择,要把握住核心点。

    高考填志愿除了专业外,还有城市和学校两大要素。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全球化了,什么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完成了,但大学择城还是很重要的。毕竟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更有活力、发展快、思想开放、资源更丰富,深处其中对人的影响还是不一样的。

    看到网上的建议,“如果想进百度,挑个北京的学校比较有优势,阿里则是杭州,腾讯、华为是深圳”。这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这个优势也只是相对的。

    除了地域外,学校的名气也比较重要。BAT这类名企都有自己的青睐院校,一般这种倾向短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考上和家长可以侧面了解一下,帮助自己进行多维判断。

    “文科与理科”的众多专业,怎么选择?

    关于文科与理科的选择,也是家长和考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在有一个社会共识,文科基本是被鄙视和唱衰一族的。曾有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说“学好文史哲,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足见文科的不被看好不是一天两天的,只是现在对于专业的重视过于以往,所以才凸显出来。

    但不能因为文科被普遍的唱衰,就对文科唯恐避之不及。这些年来,就业市场信息瞬息万变,高校各专业就业形势也是变幻莫测。前些年的大热门专业,近两年已经亮起红牌,而一些本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专业,近年来行情看涨。比如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个专业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度提高,需求度正在变高。

    再比如像法律专业,法律已经落入了“不好找工作”的黑名单中。“法学专业毕业生众多,但是就业相对差,在很多省份都能列倒数第一,第二,第三……比如,法学在就业大省广东列倒数第二,北京也是倒数第二,西边的陕西倒数第二,安徽倒数第一。”

    法律就业比较差一般和考公务员的竞争激烈以及司法考试证的不好考有关,一旦这类考试过关,就光明来了。

    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前景一般,选择需警惕,另外汉语言文学、外语等语言类的也不如以往,毕竟英语已经全球化了、智能翻译已经唾手可得了。经管类的在文科生中是相对不错的选择,像金融学具备应用性和高薪特性,是很多人垂涎的专业。

    与文科生相比,理工科可选择的专业范围比较广,理工农医皆可选,也可以报很多学校的文史哲经管,甚至有的学校金融类专业只收理科生,因为金融对数学要求比较高,比如四川大学。

    而且,理科毕业生在进行工作转行时,转到文科行业要比文科转理科容易很多。记得多年前听一个业界著名摄影师的讲座,听其履历介绍时才知道他不是科班摄影专业出身,而是从事了多年的通信类的工作,出于对摄影的热爱后转行的。

    而且,文科的很多东西是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的,理科是很难的。所以对于初入大学的学子们,这一点也要有所认知。

    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清华经管学院的作家郝景芳

    根据电子科技大学报告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告,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的编程、安全等专业就业率较高。这也就说明有一定技能的专业社会需求比较大,就业更有优势一些,这些技术一般在理工科中常见一些。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理工科都好找工作,像应用物理学就一般。

    “麦克思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毕业半年后的应用物理学失业率高居第三位,虽然开设了数电模电、半导体材料等课程,但它在专精上又分别比不上计算机、材料专业”。

    所以,在选专业上,需要和相关专业学习的应届生或着往届生多取取经,了解信息全面一些再报考,而且要注意到专业的宽度;并且做到未雨绸缪,即使当下选择不满意,也要多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自己,为转型做准备。

    曾在一篇文中看到蚂蚁金服一位管理层的话,作为文章篇结分享给大家——“上哪所大学,报什么专业,相当于你手中的车票是软卧,硬卧,硬座,还是站票,但大家坐的都是同一趟火车,到达目的地后的人生,最终取决于自己。”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特辑:一份关于本科选专业的报考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zs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