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家孩子有某某问题,我该怎么解决?”
这是众多家长向我咨询时,问的最多的问题 ,而具体的问题细节,涉及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丢三落四,上课注意不集中,做作业拖拖拉拉,爱发脾气,做事三分钟热度等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我们遇到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我很能理解各位家长焦虑的心情。但是。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作为家长,我们要聚焦的不是问题,而是要耐心地找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首先,我们要反思,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对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早期的能力和习惯通过模仿和学习家长而形成。尤其是在6岁之前的这个阶段,孩子基本没有独立辨别的能力,主要是吸收外界信息。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教养人(包括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最大,尤其是家长的一些坏习惯,很容易直接复制到孩子身上。
举例说明:
家长总是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
孩子很难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家长吃饭的时候看手机,看电视,
孩子吃饭的时候也想看动画片;
家长不守时,爱迟到,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也不强,拖拖拉拉;
... ...
家长的错误认知,导致孩子逐渐养成了坏习惯。
如果问一位家长:“你教过孩子如何写作业吗?”
家长通常的回答是:“这还用教吗?他自己本来就应该会的呀!”
在每个家长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完美孩子”,也就是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达到趋向于完美的标准,正是因为这样的“标准”,才导致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考虑孩子的客观现实,总是主观上判定孩子应该怎么样。
如:对待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家长的标准要么是考高分,要么是考满分,却没有真正考虑甚至完全忽略孩子平时学习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平时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如,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孩子最终能否改变,关键在于家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待。
第一种:“催”、“骂”、“吼”,结果导致孩子的磨蹭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种:“哄”、“骗”、“收买”,结果孩子的磨蹭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导致孩子学会了谈条件,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求给奖励。
第三种:放任不管,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磨蹭问题持续发展下去,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第四种:发现孩子磨蹭的问题,首先选择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和真实需求,然后学习针对性的方法,同时选择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彻底解决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