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家人一起,趁着春节档去影院观看了《流浪地球》。电影体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是一个可悲的短暂的存在,然而,人类如此渺小,却依然拼尽全力的去抗争,获取生存的机会。看完后,大家给予了一致好评。几乎每个人都被电影里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所感动,特别是我家先生这个科幻迷,一直说中国的科幻电影真正开始了。
回到家,还处在观影后的兴奋中,于是,我们打开百度开始了解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看着看着,越发被创作团队的精神所感动。剧组开剧本会,是在郭帆导演工作室,那个时候公司刚成立,每次讨论大概两三天,然后回去写。每天大概12个小时,他们一般都写到晚上10点钟。
编剧室和剪辑室在业内被称为斗兽场,经常两个人就一个指着另一个说,你这个绝对不可以这么写。然后另外一个,就说我为什么这么写,理由全说出来。这种强烈的对抗,是基于对作品的负责。没有人有任何情绪性的。他们心里想的就是一个事情,就是观众。大家争执的是,合不合理、是不是符合导演最初设定的逻辑和原则。比如,在影片的最后的高潮部分,刘培强要向地面的儿子说一段话。因为编剧和父亲的感情非常好,所以那段最初写得很动情、也很多,甚至写出父亲说“儿子,我爱你”。但是导演郭帆看完就说,你问下在场的人员,他们和爸爸的关系怎么样?他们都说,和爸爸从来不说话。这时编剧意识到自己和爸爸的关系,不是典型的中国家庭。这个就是他需要校正的地方。
就这样,2016年1月底形成了第1稿,之后开始每隔一周就交一个新版本,最终剧本写了10稿,每稿10版,一共100版,所以每个人最起码写了100万字。
全体剧组人就是通过这样认真的态度,制作出来了虽不完美,但观众却很买账的《流浪地球》。好电影值得安利,赶快去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