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的旅行结束回到家,再度回到曾经的生活节奏里,却在注意到诚品书店买到的那本特符合我心境的书时,感受到了一丝动荡——《管他的》,在网上没有搜到简体中文版本,觉得是对受不了繁体字阅读精力难以集中病症的大陆读者的损失。
关于书的内容:
Chapter 1 别硬撑,别勉强——《管他的》
嗜酒如命、赌博成瘾、花柳成性、脾气粗鄙、穷困潦倒...这些低端、直接的负面评价,全都落在了查尔斯.布考斯基身上。没有正经工作、没有靠谱规划、没有正确的行为原则,这个大写加粗的loser只有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写写诗。本书的开端用这样一位人物切入,并不是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而是撕开成功学如毒品侵染之快的暗黑属性的直接方式。
主人公长期坚持着一个理想——当作家,但却从未真正为实现这个理想而付诸努力,亦或许可以归罪于他并不顺畅的运气,总之,他浑浑噩噩、不求上进的气质,在岁月的沉淀中更加扩散开来。原文中对于主人公求职路上屡次碰壁的原因进行了第三方陈述:据他们透露,布考斯基的作品糟透了:粗鄙、败坏风俗、道德堕落。他白天在邮局单人分拣员,薪水微薄,一有钱几乎都拿去买醉,若有剩,也全花在赌马上。晚间,他孤零零一个人喝着酒,有时灵感来了,就在块挂掉的打字机上敲出几行诗。但往往是醉的倒在地板上不省人事。
主人公30年的人生一直保持着上述不靠谱的节奏与放荡不羁的调调。
是的,看到这里你会猜到,主人公被某编辑看中了他的独特潜能,出资、出版、出名,布考斯基实现了他的写作梦。然而这并不是《管他的》这本书第一章的结局,相反,这是个跌破大众眼镜的转折。书中对此类故事发展至此后的常见鸡汤套路做了评论:看到布考斯基的这类故事,我们会说,看到没?他打死不放弃,屡败屡试,相信自己一定办得到,坚持到底,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后凭一己之力脱颖而出!但奇怪的是,布考斯基死后,墓碑上刻着“别试了。”(DON’T TYR)看到了没,尽管著作大卖,让他名利双收,但他自己知道,之所以成功并非因为一心想往上爬,而是因为他自知是人生输家,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他并没有勉强自己扮演别人。成功后的布考斯基并没有大肆宣传成功学效应,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大的本事不过是敢于将真实面目赤裸裸的公开,自己曾经如何失败、自己多么的不靠谱与无能,都清清楚楚的告诉大众。
“一点也不觉得身为人生失败组有什么丢脸。视成功为空气,完全不把它当回事。就连成名了,他也依旧我行我素:在诗歌朗诵会上不客气地对观众出口恶言;在公开场合露鸟;看到每个女人都想染指。名气与成就没有让他改头换面,变成更好的人;他也不想靠改邪归正名利双收。”
“今天的社会与文化过分强调不切实际的正向思考:要更开心、更健康、凡事争第一、更聪明、更敏捷、更富有、更性感、更受欢迎、更有生产力、更受人崇拜。此外,要十全十美、卓尔不群......” “不过,当你停下脚步认真思考后会发现,传统的人生忠告与实训,一直围绕你欠缺的东西与缺陷打转。这些忠告像镭射光,让你看见自己有哪些不足,看见自己对现状有哪些不满,然后不断提醒你,对你洗脑。你认真学习最佳的赚钱术,因为你认为自己钱赚得不够多。你站在镜子前,不断替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很美,因为你觉的自己不够美。你拿着约会以及人际关系手册,因为你觉的自己不讨人喜欢......”
关于读后的小心思:
社会百态中有一点可怕之处,是它总会引导大众去追寻光鲜,在不断被洗脑后,人们过渡专注于表面假象,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久而久之,人们忘了,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放下。这与佛道理论中的“舍得”本质一样。记得曾经看到金星秀采访柯蓝那一期被柯蓝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到“你要了,就贱了”,其实,管他那么多干嘛?“我们应该在意怎么减少而非增加,只需在意真相、当下以及重要的事”。成功了你会如何、得到了你会怎样这些非当下的事情如果占据我们太多精力与关注,势必会影响人生进程的合理化实际推进。
太多的人被成功学、鸡汤文的过分正向内容所控制,这无形中削弱了人们对待挫败的抗击打能力与对应的心理素质。失败并不会怎样、没得到也不会损失掉你已经拥有的,我们只是希望锦上添花,而并不是非其不得。
读过的书真的能让人沉静下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