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遥远的救世主》
1
这个话题想了很长时间,差不多七八年。曾经似懂非懂,不明觉厉。如今谈不上多理解,毕竟母胎单身20年,纯粹靠间接经验和想象。
基本的理解是:1.女人很做作;2.不要跟女人吵架。摧残与否,暂时看不出来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女人做作,男人虚伪,半斤八两吧,没必要突出这一点。比如所谓的上海女人三大特点:作,嗲,精。只是说明性的,况且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合起来叫特点;进一步,优点和缺点在特定的情境下也会相互转化。所以,我的看法是:小作怡情,大作伤人。
2
第二点,可能是在吵架这件事上,女人比男人更突出,中毒更深,因而更有发言权吧,这个锅……一言难尽。
为什么?难道女人真的就头发长见识短?蛮不讲理?
我觉得不是天生的,而是规训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体力上男人确实比女人有优势,劳动区分等级。之后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诸如此类,固化这种结构。不要跟女人吵架,骨子里是根本就没想和女人平等的对话。所以好男不跟女斗,是我们所称颂的。虽然有时这种规训充满温情,但是没有糖衣,哪有之后的炮弹呢?诚如康德所言,迷恋温情的结果是,人性的堕落。
规训久了,记忆是会遗传的,人的永恒,除了肉身的更新换代,还有精神的不断累积传承。女人对于男人而言,就像《教父》说的:我要你的肉体,也要你的灵魂。在这一点上,不愧是“男人的《圣经》”,普佐写的确实露骨。
3
那么到了新时代,这种问题还存在吗?障碍在哪里?我不知道。
不妨当它有,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女人不讲理。这句话很可疑,讲谁的理?讲女人的理,男人会听的可能性多大?讲男人的理,还用吵架吗?貌似是个无解的问题,可是谁说这两种“理”是对立的?男女是个相对概念,不是对立的,而且它俩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那么,为什么吵?有心理疾病的请及时就医,以免承受更大的痛苦。我觉得吵架可能也是满足人的一种需求,或心理需求,或现实利益诉求,或兼而有之。这可以理解,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如此紧张吗,尤其是那些关系亲密的人?
吵架双方必然是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但争锋相对时会掩盖这种同一性。共赢的前提是彼此妥协,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什么不把路拓宽些呢?
这里出现了一个障碍,就是坚持自我和坚持解决问题的冲突。很多吵架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坚持自我(的偏见)。坚持自我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此时解决问题更重要不是吗?更何况你如何确定你的想法真的有效,尤其是你的需求明显伤害对方的利益时?
这时候,问题本身是否存在也成了个问题,从客观的关于事的问题变成主观的关于人的问题,你们吵的是个啥?个人以为,这可能是两人或其中一人吃饱撑的,寻找一种口腔快感,口嗨取乐,虽然最终可能是苦情剧的诞生。
所以,即使是吵架这貌似带有破坏性的活动也要积极些呀,并非是冲突升级,动手动脚;而是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宽容的胸襟,去解决冲突。
4
吵架是语言的艺术,但是也有其他辅助。比如,哭。对于怜香惜玉者而言,这是令人心碎的眼泪,然后他举白旗了。又比如,自杀(上吊、喝农药、投水等),以死相逼,你还不动心?即使看穿了这种把戏,但是也无法承担实施这种选择或动作的结果,究竟是退步,女人获胜。又比如,东拉西扯,超越时空限制,打破信息的规则,让你晕头转向,应接不暇,破绽百出,追魂夺命。对于男人而言,跟女人吵架真的是一场打磨身心的历程。
所以有必要对《教父》的话做个修改:我要你的肉体或某些器官及其衍生品,我要你我(男)赞赏的及人类共同期待的精神品质,我不要一个疯狂的与我作对的妇人。就像李敖说的:我只看一眼。这种蜻蜓点水、四处留情、白嫖一般的态度,虽然让人恶心,却是实现女人对于男人功利性目的最大化的有效原则。
但是,张爱玲可能会在一旁冷笑:女人如衣服?男人连衣服都不如!
2019.1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