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道:“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事实正是如此,对教育充满热忱,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学生便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一种信心和力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当班主任的两年时间里,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每一件都值得记录与反思。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高中,学生每周五下午离校,周天下午返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我们晚自习时间是7点到10点20,宿舍门是11点关闭,也就是说晚自习结束后学生还可以有室外40分钟自由安排时间。我带的是一个平行班,在平日的管理和教学中,班上整体成绩和表现都还不错,年级前三的样子。但在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状态不是很好,而且月考后成绩下滑有点大。我一开始认为可能是最近同学们学习比较疲惫,学习方法不太对,心理建设上可能调整不是很好,导致结果波动有点大。因为这一部分同学平日里表现都比较好,有几个还是班干,我都很信任他们,以为这结果应该也是正常的波动,也没多想,多了解。于是,在一次课余时间,跟他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沟通,主要是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调整下状态,这事也就结束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一次无意的发现让我知道了这背后还另有文章。
我们每一间教室都安有监控,偶然机会我从信科处老师那里了解到看教室监控视频的方式。一天,突然想了解下同学们平日在课间,放学后老师不在的情况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于是,我点开了视频(看公共场合的视频应该是没有侵犯隐私吧)。在视频里,让我看到了不曾想到的一幕幕。每到中午、下午放学后以及晚自习结束后,大概有10多个同学都没有离开教室,不立即赶去食堂吃饭,也不外出自由活动,而是全部人都一致地盯着黑板那儿的电脑屏幕。我这才明白,他们的休息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看电影上面,而这些人刚好都是这次成绩下降比较厉害的同学。我的怒火突然一下被点燃,产生满满的被欺骗感,我觉得我都在体谅他们,为他们着想,但他们反而一点不着急,不充分利用好休息时间,把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电影与综艺上,以至于没有休息好、学习好。看到这一切后,在下午的课上,我发了火,询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知道利用时间好好休息与学习,他们都只低着头不说话。参与的同学只有10几个,但全班同学都知道这事,而且为首的还是班干,因为只有班长和电教委员才有多媒体钥匙,我一下子觉得我对他们的信任被辜负了,他们瞒着我做这种事,而且因为这样导致了学习状态差,学习效果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时间所有不好的情绪都上来了,教室里都是我训斥的声音,尤其是那十几个同学被我批评得更多。
当天晚上回到家后,我冷静地思考了这事。我在想,白天我的情绪是不是表现的太激烈一些了,我生那么大的气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学校规定学生除了周末,平日不得使用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以及除教学使用外,非特殊情况不得用班级多媒体上网,他们的做法就有违背这一规定;二是他们因为这样学习成绩下滑,不仅没有认识到自身问题反而还欺骗老师,辜负老师的关心、期望与信任。但仔细一想,这其实也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没必要大动肝火。出现这样的事,除学生自身出现问题外,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也存在着不足。我反思了自身的问题后,第二天,我又私下分批次、心平气和地跟那几位同学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安抚下他们的情绪。在交流中了解到,孩子们觉得他们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每周末回家后,家长们都安排了各种课程,学校又有作业,他们的时间几乎被占满,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娱乐放松,而他们现在又正是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想更多的了解学习外的世界,尤其是想关注他们所喜欢的明星等等,所以才想到这一法子,出了此次事件,本想一直瞒我,但还是被发现了。他们也知道自己错了,所以也不敢多说什么。
了解了整个事件之后,我认识到,孩子们的动机也不是说有多恶,他们这样的行为也就最多是有一点违反了学校规定,没有用合理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产生了不太理想的效果。但这不正是青春期的他们一种常见的表现吗,因为心智还不太成熟,处理方式就不是恰当。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责罚他们,我们应该要去反思背后的原因,孩子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在成长道路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此次事件也给我上了一课,作为班主任,我应该更多地走进孩子们中多了解,多关心他们的诉求与需求。所以,经过反思,虽然孩子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堵住他们,而要去“疏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于是,后来我决定在每周三下午6点10分到35分这25分钟的时间段里同学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去“追星”、去了解娱乐圈,放飞自我。但其他时间一定要调整好状态,保证学习质量。这一决定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与支持,他们很开心觉得我能这么支持他们,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这也算是为此次“意外”事件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通过这个案例,我更加充分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外,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这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教育管理者应该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倾听他们的诉求,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加信任你,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才更需要也更喜欢你的陪伴!
几乎没有哪个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犯过错误。当然,这些错误有大有小,但是,那一定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一个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有些原因可能在我们教师眼里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所以,我们通常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些“错误行为”进行处理。结果是,并非每一个学生都会对我们的处理结果服气,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压在心里,从到可能再也不相信教师的教导,严重地有些学生会产生出一种逆反心理。
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心灵交流,这是达到有效教育效果的最佳方法,不少优秀教师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心得。在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眼里,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灵魂之间的交流,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要达到这一点,不走进学生的心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