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庭信步”三部曲

“闲庭信步”三部曲

作者: 小丸子的铃铛 | 来源:发表于2016-08-29 22:59 被阅读0次

    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们把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认知期”、“贯通期”及“自动期”。若想学习上达到“闲庭信步”境界,这三阶段是必经之路。

    如何理解“认知期”?这一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有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你需要启动你的大脑,经过大脑的思考解析,区分这些任务是什么性质,思索出解决这些任务的方法,并且尝试应用这些方法。

    这是人在学习时候最忙乱,最有挑战性的时刻。我们都知道新手刚开始“学车”这一任务时,对车上的设备非常陌生,那么我们就得尽快掌握如何驾驶这辆车。信号灯在哪里,方向盘如何使用,双闪灯有何作用…甚至油门在手忙脚乱间会被当成刹车踩。这个领域有可能是你不曾接触过,执行起来会力不从心。

    学习第二阶段是“贯通期”,通俗地讲认知期里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用具体的方法和技能来完成某个人具体的细节。

    比如,我转方向盘的时候转多大的幅度进行转弯,上坡要踩多大的油门等等。至此,从大脑对任务的解读,认知转移到对各种知识融汇贯通,尤其是在细节上磨练做到熟能生巧。“贯通期”出错的几率变小了,进步的速度已经放慢了,但是还呈上升趋势。

    到了学习第三阶段“自动期”。通俗的语言表达,学习的指令并非是受意志支配,而是凭借人的本能自主发出的。对于任务的解读,采用哪种方法、技能,细节如何的处理不需要再花心思,按照本能指引去行动。在这一阶段的技艺,我们通常用精湛来形容,是大师及牛人们集中地。我们惊叹运动员技艺纯熟的同时,也会被艺术大师们游刃有余的表演所感动。

    《庖丁解牛》这一经典篇章就把学习三阶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庖丁解牛之初,“无非所见全牛也”,对牛只知道整体的轮廓。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解牛十九后,可以顺着牛身上的自然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隙,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去用刀,即使面对“大骨头”也可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此时庖丁对解牛这个任务,已经跳过了“认知期”,开始融会贯通地使用各种解牛技艺。他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且“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连刀都不成伤到。技艺纯熟到如此自动化。庖丁堪称解牛大师。

    更重要的是,庖丁此时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而是在技艺上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知道在筋骨盘结的地方不容易下手,于是“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建立警觉,刀子稍微一动,牛就哗啦解体。

    普通的厨子没有“拿手好菜”,优秀的厨子总爱上演自己的“拿手好菜”,大师们则倾向于为自己创造障碍,不断努力突破自己不在行的动作。

    正是庖丁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劲头,有别于优秀的厨子和普通话厨子。这也是第二阶段和三阶段最大的不同。

    若想学习或某种技艺“闲庭信步”,“认知期”、“贯通期”及“自动期”这是必经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庭信步”三部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hf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