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一个人静静地伫立窗前,就着阳台透进来的亮光,随意翻阅一本《郁达夫散文选集》,饶有兴趣地读他的《病闲日记》和《沧州日记》。
黄昏四合,天骤然暗了,雨瞬间而至。我亮起了台灯,坐下来,继续读书。
读别人的著作,对自己是一种教益,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一页页的看下去,就像追随着作者的脚步,伴他前行,去细察他人生的足迹,体验他的心路历程。
人有各种各样的遭逢,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际遇。人生的经历,体验,想法和感悟,如果他不说出来,或者没有写下来,我们就无从知道,无从了解。
一个有志趣的写作者,如果能多读读前人的诗文,看看同时代人的作品,以及简友们的文章,对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襟怀,以助思路,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如果没有条件到高等学府深造,去求师学艺,如杨时程门立雪似的拜访为师者,还不能偷偷师么?偷师,其实是挺容易的事,那就是默默地,认真地,耐心而仔细地,读读他们的著作。
你平时读了多少书,对写作花了多少功夫,也许别人无从知道,可你一旦将你所作的诗文,大胆发到简书,或互联网上去,人家通读了你的文章,你有多少底子,就一目了然矣。
半岛的乡村,也如此美丽。雁韧摄我的人生之路太过坎坷,风霜雨雪皆经过。我在这人间辛苦恣睢,面朝红土背朝天,用我一双原本只适于执笔的手,去播种,插秧,除草,施肥,耕耘,收割,扬场,归仓。
我从19岁始,离开故乡,在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上,至今已经生活了53年。
我早已经学会了这片土地上的方言,知道这半岛上的风俗习惯,掌握了种种本土的农耕技能,犁田耙地,育种播种,拔秧插秧,耕耘除草,排灌施肥,点种花生、芝麻,挥镰砍蔗,收割扬场,背粮入仓,无一不会,无一不熟手。
正因如此,我有许多乡村朋友,时有来往。而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尤其喜欢到乡村旅行。
我会同那些忠厚老实,勤劳俭朴的老农,或已经掌握了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管理的青壮年,彻夜长谈,那真是一种掏心掏肺的交流,让我学得了许多人生经验,接受了不少的教益,得到许多的启发。
那些血性的汉子,我的草根朋友们,看似平凡,实不平凡。他们都是一些性格沉稳,不急不躁,有知识的聪明人。
他们有自己创造财富的智慧和一双勤劳灵巧的手,有周详发展事业的计划。这些聪明能干的人,宛如前辈作家欧阳山先生所称道的那种“乡下奇人”。
我那些充满血性,充满阳光,充满生活信心的草根朋友,一个个勤劳,朴实,对于创业,劳动致富,安排好家庭生活,培养子女读书,接受良好的正规教育,必定十分用心。
想到这里,我蓦然想起了老郑,他是我众多的朋友之一。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我合上书,拿手机拨通了老郑的电话。
铃声响了好一阵,他才接。他说:韧叔么?你好你好,我正在喷药杀虫,迟接了,不好意思哈。
理解,我说,这时还在杀虫,你辛苦了。没事,只是想你了,给你打电话,问问情况。你先杀虫,有空再联系。
好,我杀虫先,要不,九点钟后我再给你去电话。他也不客气,说声拜拜就挂了。晚上,他也没打电话来,我自然忙着看简友们的文章了。
老郑夫妇在廉化交界处的丘陵地带,经营二百亩左右的土地,以种荔枝为主,兼种发财树之类。
以往的农村,人均不过一亩几分地,耕作都那么忙碌,常常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而老郑夫妇经营二百亩左右的土地,那忙碌的情景,可想而知。何况,他还是一家农场一个连队的负责人呢?
荔枝园日常的管理,主要靠其妻金姐负责。那是一个性格开朗,为人大方,勤劳俭朴,善于持家,贤妻良母式的女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能用智慧和双手,成家立业,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对其子女的教育培养,也十分重视。
他们很有耐心,费心费力,为子女创造了能顺利接受正规教育的坚实经济基础,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将他们送到城里的重点学校读书,一个个健康成长,期待他们将来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我曾经数次到过他们的荔枝园,在了解他们的劳作和生活情况,以及其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之后,都心生敬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那些以耕作为业的血性朋友,必定能逐步实现他们美好的愿景。
荔枝园的晨曦 雁韧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