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晚了,正常来说应该写总结,看了看以前随手记下的主题,还是想写写朋友圈儿。
我有两个朋友圈儿,一个朋友圈主要是社群和工作单位,朋友圈儿基本半年一条的频率。社群组主要是发读书会的活动,工作单位组主要是专业上的问题。我没有树立个人品牌的意愿,所有也没有刻意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另一个朋友圈儿基本是我这么多年来的朋友和家人。这个朋友圈儿第一条信息应该在2013年4月8号,前期发的频率很高,后期开始分组,现在频率也不算太高。大概扫一眼我的这个朋友圈儿,估计大多数都有个“这人一看就不干正事”的感觉,胡侃生活,挤兑猪先生,吃喝玩乐,一向秉承“只关风花雪月”的原则。
这个朋友圈儿显然轻松很多,不用刻意地想表现什么,本身朋友们就都很轻松,所以我也无所事事的心安理得。但是,不谈政治,不谈社会,不说隐私,不过多记录个人生活的细节,也算是个不成文的小规矩。
我的朋友圈儿,我大抵喜欢那么几类人。第一类,做什么说什么都举重若轻,明明做的都是特别高大上的事情,说的也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任何炫耀;明明加班出差很苦逼,发的仍然是吃喝玩乐苦中作乐;明明是管理生活的好手,坚持阅读,坚持跑步,却从不以打卡的方式发出来,而是读到拍案而起的好书会分享,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会记录。
第二类,就是吐槽吐得很高端,嬉笑怒骂的。其实这类朋友主要是有个好文笔,读的书多,思考的有深度,能让你有所学,有所想,有所得,很容易有同频的感觉。
第三类,就是那些把生活过的诗情画意却不做作的人。看画展、学冲浪,夜跑、瑜伽、咖啡喝茶,看着就觉得自己也放松下来,总是能感觉到生活还是很美好,好玩儿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努力。
也有些确实是接受不了的,微商,晒孩子太频繁的(一天三晒的),说话过分负能量的,,当然也没什么错,个人选择而已,不喜欢也别评论,屏蔽就好。
朋友圈儿必定要分个组。家人组,工作组,朋友组,哪一个山头就唱哪一山的歌。过分专业和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就别去干扰专业圈儿外的人;吐槽或者转发的内容,就别给家人组看了,反正我转发什么内容,我妈都能读出我看不出的深意来,她大概觉得我转发的每一条信息都在含沙射影地说她,对号入座的能力特别强。
我爱写东西,无论被公众号转过,还是写在简书的,我从未在朋友圈儿转发过。可能觉得朋友太熟了,反而不习惯别人对你想的,所经历的了解太多。我一对点赞无感,二对别人展示一个怎样的我没兴趣,所以我的朋友圈总是一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形象。
朋友圈儿,确实是你的一个缩影。但是也真别太当真,没人会对你的生活细节太感兴趣;也别太相信朋友圈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真的像朋友圈儿那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