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
李军:袁家村现象留给心灵的丝丝苦涩

李军:袁家村现象留给心灵的丝丝苦涩

作者: cc03f1947a22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7:19 被阅读249次

    知道袁家村已经是很早的时间了。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正在省委党校读书。记得有一天班主任通知我们去听报告,说是袁家村的党支部书记要给我们作报告。当时我心里多少还有些不大服气,觉得一位农民到底能给我们讲点什么呢。出于好奇,我去了。听了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多亏去了,要不然这一生还真的就会后悔的。当时的袁家村党支部书记姓郭,他坐在主席台上远远望去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可当时他都好像已经是咸阳还是礼泉的党委常委了。他的报告做的真是朴实。两个多小时几乎就是和我们拉家常。不过当时听起来却特别的亲切,特别的有种生命的味道。

    报告的好多内容我都记不住了。但最后结束的时候,他说到了当时自己去德国去考察人家的农业。看到人家农业的发展,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临走的时候,主人非要让他留下点建议。他苦思敏想,实在想不出什么很好的词汇来,就说机械化程度太高了,有可能会把土地压瓷实了。说完这个故事,报告就结束了。我记得当时大家长时间的鼓掌,郭支书站在台上不停的给大家鞠躬。最后还是校长实在看不下去了,挥挥手,才把这样的场面给打住了。我记得那一次袁家村的郭书记在党校待了好些天,所以我们后来成了熟人。每到下午的时候我就去找他,我们就一起散步,一起聊聊农村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天傍晚,郭支书突然敲开了我的宿舍门,叫我和他一起去喝咖啡。他告诉我就在党校门口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家老三届咖啡馆,他去过两回了,感觉很不错的。我看着他神秘兮兮的样子,当时心里还想,一位农村的党支部书记,能给我们作报告就已经很不错了,竟然还喝咖啡。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喝咖啡可算是很高档的事情了。我当时说不喝了,因为当时喝咖啡算是很奢侈的消费了。当时我的工资每个月才四十块钱多一点。结果郭支书说,走吧,他请客。就这样,我们就来到党校门口西边的那家老三届咖啡厅。那一晚上我们俩在一起坐了很久,说很多话。也就是那一次我隐隐的觉得,这位中年男子,尽管是农民,可盛装在他心里的故事却远远不只是农家人的情怀。

    就因为有了那一次的交集,我的心里总是偶然回想起这位很有情趣的郭支书。后来他回家了,我们就在也没有过联系。我想他大概早就已经把我忘记了。因为后来我总是能够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他。直到前几年,有朋友邀请我去看袁家村。我当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袁家村有什么好看的。要说有点味道就是在袁家村不远处有座唐朝的陵墓,似乎还有些名气,有些说法。可朋友说我去看看就知道了。于是我们选了一个周末,当时周末轻易是不会被占掉的。几个朋友开了两辆车就去了。走进袁家村,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没想到那位当年的郭支书竟然把自家的村子打造成了那样的模样。

    当时游客很多,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后来就在村子里卖吃小吃的地方吃了驴蹄子面。味道很特别,吃的也特别的豪爽。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感觉好像还没有完全建设好,但是看格局,我感觉是老郭的手笔。尽管有些粗糙,可是那种黄土底蕴却是非常的浓烈。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袁家村是要把一种乡土文化演绎到极致,是想用古老文化的根来诉说袁家村从古到今的变化。等我第二次去袁家村的时候,游人就更多了。尽管基本的设施已经齐全了,可是走入其中我怎么感觉还是空间不够。那一次我在村子里走了很久,最后看到了村支部的牌子。当时心里想,也不知道郭支书在不在里边,更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记起我。可当我走进去的时候,看见老郭就坐在办公室里。很奇怪的,他只瞟了我一眼,就哈哈大笑。说我总算来了。

    我真佩服老郭,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他竟然还能记着。那一天我们又是聊了很久。不过没有喝咖啡,我们喝的是大红袍。老郭告诉我说,是朋友专门从武夷山弄回来的珍品。也的确就是珍品。就从那一天我喝了大红袍,后边就再也喝不成大红袍这样的美味了。一晃大概也快要过去十年了,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直到今天,又是朋友打电话请我去吃饭。我问在哪里?朋友说在袁家村。我一听赶忙就说不去。谁为吃一顿饭跑那么远呢。朋友知道我理解错了,就急忙解释说,现在的袁家村就在古都长安。如今人家已经成了一个品牌了。朋友问我知道不知道砂之船。我说听说过一两回,那是购物的地方。朋友说,现在也是吃饭的地方。袁家村就在其中,可红火了。

    这回又是出于好奇,就答应和朋友一起去吃袁家村。和朋友约好,我从家乡出发,两个小时我们就在砂之船见面。除了家乡那二十几公里现如今还是坑坑洼洼的道路以外,其他的都已经是高等级路面了。所以走起来也不费事。我按时到了目的地。不料朋友都已经在四号门口等着我了。我问他怎么知道我就要把车停泊在西边的停车场呢。因为这里东边也有停车场。朋友笑着说,这是习惯,也是文化。说我嘴上仓不肯承认自己是文化人,可心里却明白自己就是喜欢文化,喜欢思考文化。左为上嘛。早就已经潜移默化了,不自觉的就会来西边的。我一看下了高速来到西边停车场,我所转的弯都是左边。看来朋友今天不光是为了请我吃袁家村,更主要的是想让接受一回袁家村文化现象的再教育。

    走进砂之船购物大厦,朋友带着我直接坐电梯就上了四楼。走出电梯口,我就看到了袁家村三个大字,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看,这三个大字竟然会是华国锋题写的。闲话就不说了,我只是觉得袁家村的人可真的是很精明的。他们对文化的营造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华国锋不仅仅只是题几个字的问题那么简单。看着具有强烈欧体味道的袁家村三个大字,我想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郭如今大概已经成郭老了。时光尽管流逝的很快,可是眼前的一切却让我觉得袁家村把自己演绎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生命的记忆。

    朋友看我站在那里发愣就捅我一把说,别胡思乱想了。这里都是吃的。尽管不算高档,可也是农家的味道。特别是我看到前边墙上写了一段话,农民捍卫食品安全。我的心里顿时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我很软想到了当年刘邦无奈的时候提出了和匈奴和亲的计策,为的是能够保边疆平安。可是到了汉武大帝刘彻的时候却不乐意了,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于是就大打出手,不料匈奴就被消灭了。加上大汉强大的文化基因,没用多久,匈奴这个民族就从地球上消失了。现在袁家村打出这样的口号,我怎么感觉就像当年刘邦和亲的味道。当然了,这是袁家村人的精明,现在大家不管吃什么,首先想到的不是美味,而是一种担心。因为孩子吃的奶粉都可以做假,生产的疫苗都可以做假,更不要说吃饭了。

    但是走进袁家村这个小吃琳琅满目的地方,我被那种古朴的情景深深的打动了。朋友问我想吃什么?我说先看看吧。其实我已经很饿了。不过我想既然来到这里,我得先感受一番,我想知道现在的袁家村到底是凭借什么让自己的名号有了价值。难道就像当年老郭说的那样,袁家村不是袁家村自己的。袁家村是陕西的,是中国的。朋友看我没有吃的意思,就不客气了。说他先来一碗油泼面,我看好了自己去买。看着大老碗,看着朋友吃面的那种豪情,我忽然想,那我就先喝碗醪糟吧。一个酣畅淋漓,一个小桥流水。我们对面坐着,我当时真的都有些浮想联翩了。

    老郭看来还真的就是不简单。同样都是古镇,同样都是吃饭,他却从一开始就把袁家村带上了文化的色彩。更主要的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袁家村已经算是一个商业品牌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涌动。其实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明白我该说什么了。邻县弄了一个古镇,新建的。红火了不到一年,现在已经是人烟稀少了。很多店铺都关门了。为什么?原因肯定是不言自明的。既然是古镇,为什么又会是新修建的呢?我们遗失的其实就是文化,现在却想捡回来心中的梦想。谁不知道,梦想要成为现实不是用梦来圆的。

    家乡也要建古城了,把原先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的房屋都拆除了。据说要建两千多年前的彭衙古城。也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不对,我总觉得古镇不是建起来的。古镇应该是留下来的。就像人家袁家村能有今天,不是我们看到的繁华,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把一种文化留住,把一种文化精准的诠释。袁家村是用文化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现如今又用这样的品牌去走市场。把一种简单的吃食变成了富有文化底蕴的精神感受。袁家村现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村庄了,它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的精神文化。

    当年的郭支书豪情满怀,后来的老郭雄心勃勃。再到今天的郭老不愿沉沦。其实这一切都是一种文化的脉络,都是有一种留给生命的体会。丢掉本来固有的文化说什么建设古城,这就好比我们吃着大肉说这也是忆苦思甜,因为大夫说了,现在不能多吃动物脂肪,吃多了会危及生命的。可是人是杂食动物,不能只吃素食,因为那样同样会泯灭了人性,会让人的本能失去大千世界需要的那种狼性的。

    看袁家村一路走来,我心里在想,文化却对不是夸夸其谈,文化更不是信口雌黄。袁家村能够走到今天,我想不是拆了重建,也不是用嘴去诉说曾经的往事。他们就是实干,就是用生命的真诚践行文化的精髓。用文化的生命力量来告诉世界,我们的明天是走出来的,尽管前方还没有路。我们的未来是从今天开始的,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朋友的油泼面吃完了,告诉我说还不尽兴,还想再吃点别的。我的醪糟也喝完了,我也想吃点什么。朋友看了一眼边上的粉汤羊血,对我说,咱们就一人来一碗这个吧。吃了出汗,酣畅淋漓……

    我点点头。看着朋友去买,我的脑子里就在回旋着酣畅淋漓四个字,久久的不愿模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军:袁家村现象留给心灵的丝丝苦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ke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