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咱们去打羽毛球了吧——天黑啦,去不了了。(妈回应)
妈妈:那咱们骑自行车吧——不去。(儿子回应)
妈妈:咱们去看电影吧——不去(儿子回应)……
孩子去给妈妈沟通之前肯定已经想了好久,妈妈一句话就把孩子的热情给浇灭了,成了话题的终结者,下面说什么孩子都不想再去了。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妈妈,我们去打羽毛球吧。妈妈回应:好啊,咱们准备东西,现在就走。孩子可能会说:天有点儿黑呀。妈妈说:你说怎么办?孩子可能会说:那咱们去骑自行车吧,或者说咱们去看电影吧。妈妈说:行啊,都行。妈妈喜欢陪着你。
妈妈维护了孩子的热情。这个话题就进行下去了。孩子也找到了自己的成就感。孩子就愿意多和妈妈聊。在这样的互动中他的成就感增加了。慢慢的 孩子就有力量,就想去学校了。
对照自己,我也有这样的问题。无论孩子说啥,总是否定。让孩子感觉跟家长无法沟通。甚至自己很挫败。孩子的能量就越来越低。对于孩子的要求不是第一时间满足他,而是孩子经常得用各种方式来要求才能被满足。 我要经常觉察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在互动中让孩子有成就感、有价值感,在互动中提升孩子内在的能量。在互动中提升孩子的自信。
妈妈要做孩子行为的支持者、欣赏者,(当然不是坏的行为)。给足孩子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激发内在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