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值得

读史值得

作者: a7f204b99d7a | 来源:发表于2023-07-20 22:57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完《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进行了一个复盘。

    正如杰妈所说:一本好书一次成长,一次分享一次蜕变,有输入有输出,才有大进步。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好书。我们未来教育读书会的姐妹一起共读了48天,才有了一次更好的收获,一次更好的成长。

    姐妹们共同晨读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

    比如苦心孤诣的梁思成,一生都致力于守护中国古建筑;更令人动容的是,才华横溢的林徽因在困境中的坚忍和永不熄灭的热忱。

    作者还以当代视角多方求证,对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之谜,林徽因与冰心、凌叔华之间的是非情由,傅斯年与陶孟和、吴文藻等人的学术纷争等等,做了深入探究,使历史烟尘中的人与事再次真实鲜活地呈现,令人唏嘘感叹。

    正如费正清在《费正清对话回忆录》中所说:以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门道,改善生活去了。但是这个曾经接受过高度训练的中国知识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宁一面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事业。学者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已根深蒂固地渗透在社会结构和对个人前途的期望之中了。

    读完这本书,我被梁思成、林徽因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对中国的热爱和对科学救国、振兴民族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与此同时,想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一下梁思成、林徽因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生轨迹。

    梁思成(1901.4.20-1972.1.9),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林徽因(1904.6.10-1955.4.1),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梁思成与林徽因于1919年相识,两家长辈有结为亲家之意。

    1920年,林徽因陪父亲一起前往英国考察,在此与徐志摩相识,徐志摩对林徽因发起爱情攻势。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亲回国。

    1923年,徐志摩与结发之妻张幼仪离婚。

    1922年12月,梁思成、林徽因订婚。

    1923年,梁思成于清华学校毕业。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7年,林徽因宾大毕业后,进耶鲁大学学习。同年2月,梁思成宾大毕业后,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

    1928年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1个建筑学系。他们在东北大学如鱼得水,工作顺利,但气候对林徽因的健康不利,林徽因的肺病复发。

    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北平,生下女儿梁再冰。

    1930年秋,林徽因回北平养病。梁思成林徽因他们搬家到北京总布胡同3号。在此,于1932年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相识,两家离得很近,结为好友。

    抗日战争期间。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梁思成、林徽因回到北平,九一八事变后,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标志着他们古建筑研究学术生涯的开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由南京飞到北京的飞机,参加当晚林徽因的演讲会,不幸坠机遇难,梁、林及亲友悲痛不已。林徽因、胡适、凌淑华,就徐志摩生前的“八宝箱”之谜,展开对话,有些谜终究是谜。

    1932年,梁思成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1937年起,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15省,200多个县,测绘和拍摄2000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等知识分子流亡到长沙。

    1937年12月8日,梁林全家奔赴昆明,经历了40多天的颠簸跋涉,梁氏一家历经艰难困苦,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

    1938年4月2日,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梁林夫妇,为西南联合大学设计校舍。

    自1938年7月,在昆明开始“跑警报”的日子。

    1940年10月,梁思成、林徽因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人,随史语所一起,从昆明又流亡到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上坝月亮田安顿下来。

    1940年冬,林徽因肺病复发,连续高烧,又无条件治疗,导致卧床不起。梁思成和林徽因他们身体日渐衰弱,生活也更加艰难。

    1941年,在日机轰炸四川时,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于成都空战中阵亡。

    抗战后期,梁林夫妇就是在四川李庄的一间农舍里,用英文写出了划时代巨著——《图像中国建筑史》。

    1943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一行,由昆明飞到重庆。在上坝月亮田农舍的梁思成,用烤鸭接待了李约瑟。 李氏目睹了在如此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研究人员的工作态度,心灵受到强大震撼。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4月30日国民党政府正式颁布“还都令”,定于5月5日使流亡在外的国家各机关及所属人员还都南京。

    1946年7月初,林徽因、梁思成分别自昆明和李庄赴重庆相聚,并拜访在此办理复员事宜的梅贻琦,对复员后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详谈。

    1946年10月中下旬,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开始搬运物品,随民生公司轮船乘船返回南京。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回清华任教。他们一家搬入清华大学教授宿舍新林院8号。中国营造学社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同年,回到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并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是免受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梁林夫妇自愿留在了清华园,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揭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任教,担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林夫妇提出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保护北京古城墙,并在城墙上辟建城墙公园的设想,但建议未被采纳。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林徽因共同参与了新中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具体担任了纪念碑碑座纹饰和花圈浮雕的设计。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于北京医院病逝。梁思成亲自为其设计墓体,墓碑是由林徽因本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刻样。

    文革中,梁思成被当做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

    1972年1月9日,在被反复折磨、批斗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代建筑学宗师,溘然长逝。

    正像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的评价,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读《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这本书,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文史之旅,特别值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值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nz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