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谈读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谈读书

作者: _果子_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18:12 被阅读0次

一、你不读书只是因为你没有决心,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时间,每天读三四页,一个月也可读一百页,一年下来也可达到四五百本的数量,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家富兰克林,他们每天忙碌,无不在偷暇读书,何况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他们繁忙。

二、读书可以使你跟上时代步伐,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习惯,寻找一种兴趣,让你在闲暇时分有所寄托,不至于被恶习引诱到堕落,这种兴趣或习惯你在青年时代不设法培养,将来再不会寻出,因为人都是越老越麻木。

三、培养读书习惯从阅读课外书开始。一是因为学校科目虽然门类多,但是范围极其狭窄,个人天赋与学校科目不想近,需要在课外研究,发现自己兴之所向。二是讲义课本大多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是很大的难事。

四、读有价值的原始的书,不要读谈书的书,如书评,读千万卷诗籍不如读一读《国风》和《古诗十九首》,读千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不如读一读《理想国》。

五、读书方法,朱光潜先生给我们两种读书方法,一凡是值得读的书都应该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着眼于全局,第二遍慢读,以批评态度衡量内容。二笔记纲要和精彩地方和你自己意见。(笔记可以帮助记忆,逼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朱光潜先生就像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辈,以平等的视角,和蔼的语气,告诉青年关于读书的建议,在这一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他关于读什么书的建议。

我们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书,所以诉诸于一些书单,上边推荐罗列一大堆书籍的名目,或者收藏或者截屏保存,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经历,但最终这些都成为手机内容的负载,再也没有翻看过一眼;或者照着某某书单买一堆书,买过来之后翻看其中一本却发现并不感兴趣。

对此,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好像我只喜欢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种错误见解。各人的天资、兴趣、环境、职业不同,你怎么能定出万应灵丹似的十种书,供天下无量数青年读之都能感觉同样趣味发生同样效力?”

适合别人的不适合自己,读书如同探险,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而不是照搬别人书单。

朱光潜先生说:“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像。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还有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就像不经加工的纯牛奶一样,难喝却比一般奶制品拥有更多的营养价值。

朱先生虽然没有列出具体书单,但这两条建议会成为我们摸索寻求书籍的指南。

                                                              2024.1.24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qp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