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君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6405/3106f2a159e8e924.jpg)
前几天在图书馆认识了真正的梵高。也了解了梵高对于他的作品和所有他爱的人的“极端热情”。
尽管这种热情总是处于被人嘲笑的阶段,但是不得不说能有这样的热情的人才是拥有了对作品真正含义的体悟。
看到这个我想起了火影忍者之中,“艺术”组合迪达拉与蝎,关于艺术的争辩。
蝎相对来说很年轻但是他总愿意营造出一种老人的面容,他也喜欢使用那些年头很久的傀儡。他喜欢说“艺术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永恒之美”(有可能和其他的记混了)
而迪达拉却不认同,他认为艺术就是爆炸,那种瞬间绽放的美。
为了艺术,蝎能让父与母贯穿自己的胸膛;同时也为了自己心中认同的艺术,迪达拉宁可牺牲自己的心脏。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总是有意见分歧的伙伴,却配合紧密,通常都是小吵怡情,从不大吵伤身。
不知道我的思维跳跃性是不是比较强,我从梵高身上看出了他们的艺术分歧内部应该存在的统一。
艺术,是瞬间爆炸的灵感和那一瞬间凝固的事物间的永恒之美的结合。这只有梵高,一个当时不被人理解的疯子,一个始终相信着,教会的本质不是搜刮百姓财富去营造宏伟宫殿,而是真正遵行神的旨意去拯救万民。所以学习给他提供画材的唐吉老爹,救助矿工,农民和妓女。对自己的朋友释放无限的爱的那个人。
是《至爱梵高》中那位医生探索出来的,虽然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对自己的生命有着最纯粹的爱的人。
是那个真正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知道他们很多时候全家的晚餐只有一盘马铃薯。他们挖到马铃薯,用皲裂的手拨去土块,作为他们一家人食物的人。(吃马铃薯的人中间明显有一个漆黑的背影,蒋勋先生说,那是希望读者不要融入他们的世界,那只是他们的世界)
也是那个对自己深深自责,为了和高更和好割掉自己耳朵的人。
那个在割耳之后,出乎意料地平静的人。
在他笔下,医生反倒像个病人的人……
他其实从没有想过放弃爱,放弃这个世界~
他曾经写给曾经和他一起做过艺术经纪的提奥说:“在我们的心里或许有一把旺火,可是谁也没有拿它来让自己暖和一下;从旁边经过的人只看见烟筒里冒出的一缕青烟,不去理会.现在让我看一看你,应该干什么呢?人们必须守护那把内心的火,要稳着点,耐心地等待着,有谁走来,挨近它坐下——大概会停下来吧?心里多么着急。”
是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而我们只看到了烟。
多少人只看到了烟?
我愿意像梵高那样活着,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别人,而是探索真正的艺术的奥秘,并且遍行拯救。
我真的喜欢梵高的画,希望有一天,可以和他进行一次,抑郁症与抑郁症之间的深刻对话。
从他的最后一幅画《乌鸦群飞的麦田》可以看到:
那些曾经说梵高是疯子的人,还有现在千金一掷购买梵高的画沽名钓誉的人,都不懂梵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