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
每天都会在各种写手群里穿棱,这天又看到一个故事写手群的管理在发通告。
内容是:晚上七点半某某写手在某某群授课,主要交流故事的悬念写法……
急忙加了那个群号码,一进群就看到好几个熟悉的写手名字。
点起其中一个姐妹的头像说:“真是写手无群不相逢啊。”
的确,网上写作圈子很多,故事的,小说的,散文随笔的。
还有一些杂志收稿群,编辑也会抽时间讲述如何投稿。
或是给大家分析他家上稿的秘籍,以及分析他们家往期优秀稿件的写法。
这些免费的课程,赶上就是赚了,因为平时编辑不可能一对一给你讲,自己钻研也未必那么准确。
所以平时多关注这一类的课程,对写手是很有利的。
那位“常相逢”的写手朋友发了个捂嘴笑的表情说:“有免费课听,当然要来蹭了,这就是新一代的‘蹭蹭族’,讲究的就是资源有效利用,跟古代的凿壁偷光差不多!”
听到新名词我就敏感,所以了解一下。
“蹭蹭族”指一种“蹭生活”,是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现他人免费的有效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从而改善自己生活局面的一种方式。
若是这样,周围人群里例子还不少,比如好友菲,就经常去她所在城市的大学“蹭课”。
她专职写作多年,也算是个蛮成熟的写手,可“充电”这样的事,还是每天都在做。
网络上的写作培训不是收费高,就是没什么实际作用。
而且自己在家自学又显得沉闷,于是她选择让一些在大学里的朋友带她进教室去蹭知识。
我自己也算是“蹭生活”里的一员,比如每天有空都会钻进书店。
里面有空调,也有大堆的人只看书不买书。
初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也学会站在柜前看一会。一边蹭空调的凉,一边蹭书的“香”。
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影响到书店的正常营业,也不能把新书弄出任何破损类的痕迹。
除了蹭这些,周围还有好多朋友是“蹭父母”的:带着老婆孩子住在父母家。
为的是有父母亲手做的饭菜,有洗好的衣服可穿,孩子也交给父母带着玩。
这类“蹭父母”的“蹭饭”“蹭房”行为,是那些买不起房的年轻人的权宜之举,也是有房但懒得独立生活的年轻人的首选。
且这样的行为大多父母都不会反对,谁不喜欢自己儿孙满堂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呢?
网友大强则是个“蹭早教”的能手,大家都信奉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从早教开始抓紧。
可早教班收费昂贵,对普通上班族的来说压力很大。
大强经过调查,发现每个早教班都有免费体验的项目。
于是他挑选了几十家有免费体验的早教班,并且安排了时间顺序,然后带着孩子每周去“蹭”一家早教班。
虽然这样的行为让很多早教班觉得恼火,但大强自己觉得选一处报名要花不少钱。
自己经济紧张,且不知道效果如何,他认为自己这样是无奈之举,也觉得只是利用了有效资源。
像大强这样的心理,其实很多人可以理解,花钱去学习,无可厚非,毕竟多学点东西是好事。
只是短时间内,你还真不好分辨哪些收费课程有用,也不确定是不是真适合自己。
交了大笔学费,可能又因为种种原因搁置,闲置,浪费。
若是自己宽裕,那还没关系,若自己本来就困苦,交错学费退不了,又学不到有用的东西,那就失策了。
所以适当蹭点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的确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
过程中不要给他人带来麻烦,或严重损害他人利益就好了。
而且很多免费课堂也需要有人捧场,需要有人气,所以大家也是相互成全,各自有利。
至于蹭父母这种行为,想必更多。若是父母欢喜,那是好事。
只怕有些父母力不从心,儿女还拖家带口回去蹭,就是对不起父母,就是给他们添负担了。
稍微一留意,就能发现生活中这样的“蹭”行为无处不在,它也没什么不好。
对于钱包紧张又需要学习和帮助的人来说,还能省不少钱。
只是原则上要把握好一条:那就是去利用有效资源,而不是去招人厌或带给人不便。
就好比你偶尔去朋友家蹭顿饭那叫联络感情,朋友也乐意也欢迎。
但你天天去蹭就不太好了,就要招人厌烦甚至被赶出来了。
所以呢,“蹭生活”也是一门学问,要学会该蹭的尽量蹭,不该蹭的切莫胡乱去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