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时代起,给我很大意陶的是玛志尼的传记和作品,稍后(1885-1886)是阿巴特·拉梅内(即费利西泰·罗贝尔·德·拉梅内)的生平和作品。他那篇《信仰者的话》,我几乎能背诵出来。圣经以及莎士比亚、密尔顿、雪某、布莱克(他那首小诗“不论我活着,或者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处”,我从小就熟悉)的作品,我觉得对我青年时代思想的影响最大。拉梅内的私生活,我觉得对蒙泰尼里形象的塑造,多多少少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伏尼契
1957年,伏尼契在信中向苏联作家波列伏依解释了小说的思想,称蒙泰尼里的塑造参考了拉梅内神父。苏联方面由此发现了之前人物解读的失误,很快对蒙泰尼里的评价改为“真诚的而被痛苦压抑着的爱”,“相信自己在做善事的温情的利他主义者”,“在品质上善良而高尚”,结果“不仅使自己成了虚伪的宗教思想的牺牲品,而且使别人受这种思想的统治”。
拉梅内神父生平 摘自《自由与传统——拉梅内天主教思想研究》
倪振恒
1782年6月19日,菲利西特·德·拉梅内(Felicite de Lamennais)出生在布列塔尼地区圣马洛的一个富足而又虔诚的基督徒家庭,是家中的第四子,其父拥有一家商贸公司,同时也是船主。这个家族在路易十四时代被封为贵族,一直过着舒适的生活,直到法国大革命打破了这种宁静。1789年,他的母亲去世,拉梅内此后就由其叔父罗伯特·德·桑德莱斯及其兄长让(Jean)一同抚养长大。 青年拉梅内有很强的阅读天赋,在拉舍内乡间他如饥似渴地遍览其叔父藏书。他对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才华极为欣赏,这为他以后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当然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其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他的刻苦自学。 其兄长让是一名牧师,在其熏陶下,拉梅内对神学和道德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上他同样显示了极高的天赋,不过他直到1804年22岁的时候才第一次领圣餐,还是因为受了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真谛》的影响。
拉梅内最早的对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的作品是1808年匿名发表的 《对18世纪法国教会状况及当前形势的反思》(<Reflection sur I'etat de l'eglise en France pendant le dic-huitieme siecle,et sur sa situation actuelle>),这是他最早的关于宗教与社会关系思考的作品,但因其所表达的观点,认为信仰是行动不可或缺的,并将宗教视为社会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与当时政府支持的高卢派相悖,这部作品的甫一出版就遭当局查禁。他的第二部作品《教会的主教授职传统》,因为谴责拿破仑对教会事务的干涉,直到1814年拿破仑政权倒台以后才出版。而在1809年他接受了初级神品(minor order)的职务。
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拉梅内被迫流亡英国。1816年3月,拉梅内被雷恩主教正式任命为司铎。181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对宗教的冷淡》的第一卷,这部作品在法国宗教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拉梅内也因而一跃成名。第二年,在夏托布里昂的帮助下,拉梅内开始在《保守者报》上发表文章,一直持续到1820年该报停刊,但他随即又与德·博纳尔联手创办了《辩护者报》。 1824年,拉梅内第一次前往梵蒂冈拜见教皇列奥七世,他的画像被挂在教皇私人起居室的墙上,可见此时的拉梅内声誉正隆。
1825年,拉梅内开始在法国批评绝对君主制,受到保守派敌视,于是隐退回乡。在其兄长的帮助下在家乡创办了以拉舍内为中心的圣彼得圣会,次年拉梅内发表了《论宗教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关系》。1829年发表了《论革命的发展与反对教会的战争》,转向天主教自由主义。
1830法国发生七月革命,之前复辟的波旁王朝倒台。同年10月16日,拉梅内与人合办的《未来报》创刊号问世,这是第一份关于天主教会的日报。它的副标题是:“政治、科学与人文日报”;报头题词为“上帝与自由3]。这份报纸遭到法国主教反对,于1831年11月15日停刊。 《未来报》停刊之后,拉梅内与拉科代尔以及蒙塔朗贝尔一同前往罗马情愿,但遭到了教皇的冷遇。在他们回程途中经过慕尼黑的时候收到了教皇于1832年8月15日颁布的通谕《对你们感到惊异》,支持沙皇镇压波兰革命。
罗马之行使拉梅内对罗马教廷失去了信心,1833年辞去教职。1834年拉梅内匿名发表了《一个信徒的话》(<Paroles d'un croyan>),这本小册子显然是对罗马教会的一次公然反抗,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在1834年7月7日发出了《我们独特的》的通谕,指名谴责《一个信徒的话》包含着“各种各样虚伪的,污蔑性的,轻率的,煽动无政府主义的,违背《圣经》的,不虔诚的,恶意中伤的和错误百出的论点”。
1836年,拉梅内发表了《罗马纪事》正式与教会决裂,此后的拉梅内的世界观由天主教转向了民主。 此后,他在《进步与世界》杂志中发表了几篇文章,并出版了《人民的书》(1837年)、《现代奴隶制》(1839年),《人民使用的政治》(1839年),《人民的过去与未来》(1841年)等。1841年被捕入狱一年。从1841年到1846年,创作并出版《一种哲学》四卷。
拉梅内神父1848年革命爆发后拉梅内被选为制宪议会的成员,并且高票当选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当中还包括托克维尔、巴罗、马拉斯特、维维安、迪福尔等人,可谓名流聚集。但是在这里拉梅内也并不顺利,他所提出的宪法草案被否决,拉梅内遂愤而提出辞职。而托克维尔考虑到拉梅内在限制中央权力方面与其相一致,需要在宪法委员会中得到其支持,因此当晚托克维尔找到拉梅内与之碰商,但是此时拉梅内已决心不再回到委员会了。从此以后,拉梅内便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外。
在人生的最后关口,拉梅内依然坚持当初与教会决裂的做法。据他的侄女口述,在1854年他的病榻上,他再次拒绝了天主教葬礼,“我请求你,”他以微弱的语气说道,“不,不,不,我希望能够安静地离去。他最后的遗愿是:“我希望可以葬在穷人中间,和穷人一样;在我的坟墓上什么都不要放,乃至一块简单的石头;我的遗体应当立即被送往公墓,不要在入葬前放在教堂里”。没有天主教的仪式,没有祷告,也没有十字架在墓前(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一个曾经在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轰轰烈烈的人物就这样安静地走了。
琼玛的形象(特别是她的外表),在某种程度上来自我的好友夏洛达·威尔逊。夏洛达在工作上曾给克鲁泡特金许多帮助。她在伦敦主编过《自由报》。就是她,介绍我认识了斯吉普尼雅克。——伏尼契
《牛虻》中琼玛的一些经历来自俄国女革命者奥尔格,而这个女主角的性格、相貌、思想等设定,则来自夏洛特。塑造琼玛时,参考了奥尔格经历的一些事请,又参考了夏洛特这个人;那么,琼玛的主要原型排位里,肯定是夏洛特排在第一位。
夏洛特·玛丽·威尔逊(1854-1944)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1886年,她与彼得·克鲁泡特金共同创办了《自由报》,并资助该报,负责该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直到1895年,她一直是《自由报》的编辑。
夏洛特出生于格洛斯特郡(位于英格兰西南)的凯默顿,原名夏洛特·玛丽·马丁,是医生罗伯特·斯宾塞·马丁的女儿,家境富有。她在剑桥纽恩汉姆学院接受教育。后来嫁给了亚瑟·威尔逊,夫妇俩到搬了伦敦。
夏洛特·威尔逊于1884年加入费边社。1886年,费边社的成员们提议将其改组成一个政党;威廉·莫里斯和威尔逊反对这项动议,但被否决。1887年4月,她辞去了社团的职务,继续与社团中的无政府主义者交往。
从1884年到1896年,她给卡尔·皮尔逊写了大量关于法比安(法国社会主义革命家)、马克思社会主义和她的“俄罗斯社会”的文章。
1886年,威尔逊和克鲁泡特金共同创办了无政府主义报纸《自由报》。报纸的声明在每一期的第2页都有陈述,并总结了作者对无政府主义的看法: “无政府主义者致力于建立互助和自愿合作的社会。我们反对一切政府和经济压迫。本报纸的出版起自1886年,旨在更广泛地解释无政府主义,并表明只有在无政府主义社会中,人类自由才能兴旺发达。”
她的出版作品《无政府主义随笔》(1888年)多年来被误认为是克鲁泡特金的作品 。
《无政府主义随笔》《无政府主义随笔》封面上有夏洛特半身像的版画,相貌有点……特殊……是不是西方那些年都认为“美人无脑”,把人弄丑点显得有智慧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