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翻开了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原以为是一本厚黑学的书,结果真是令人大跌眼镜。看了下目录,内容画风是这样的:
第一篇 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第二篇 如何赢得他人的喜爱
第三篇 如何让他人认可你
......
比如如何赢得他人的喜爱需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原则一:真心地关照他人
原则二: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原则三:记住别人的名字
原则四:领会倾听的艺术
原则五: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原则六:让别人觉得自己很重要
......
老实说这样的画风着实让人提不起兴趣来阅读,跟对“人性的弱点”这一吸引人买这本书的标题的期待着实不符。在世为人二十载,难道还能不懂得其中的运行道理?
买都买了硬着头皮想看完这本书的我给出的答案是:还真不懂。
这本书的作者在开头就强调,这本书需要你时不时再回头去看,另外你不能利用这本书去做坏事。此等宣言,在我看来有夸大的成分进而来引起读者认真阅读此书罢了。抱着这样的心情,我用一种消遣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却也随着作者在前言中的意见,认真的一边看书一边划重点做备注。
生而为人二十几载,很多道理都懂,
但真正落到实处去与人相处面对很多磕磕碰碰的时候,却总是凭自己的情绪去恣意张扬。
人总是习惯对陌生人友善却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和亲近的人争吵不休。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懂,却总是会犯这样的错误。可是你知道吗?当你对一个陌生人予以友善时,对方很大的机率会立马对你的行为给予回报;这种回报带来的快感称为即时满足感。而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由于你来我往的种种互助行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地将这种满足感一再推迟,而各种矛盾摩擦产生的不愉快是立刻出现的,因此每每发生矛盾时,那些值得你去给予对方多点宽容和体谅的事情被抛诸脑后,不愉快侵占了你的大脑,于是自己开始不受控制。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一直在跟你强调,多为他人着想,照顾他人的感受,如同照顾你自己一样。
理解他人与自己思维的不同能帮助你更好的和别人相处,以及收获更多的友情。现代人不比旧社会的人,有的人吵完架免不了抬头不见低头见,街头不见巷尾见,现代人的社交圈越来越广,如果有一两个合不来的渐行渐远也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很多人习惯于吵完架或者发生矛盾之后也不去主动求和,任由这段缘分从自己手中滑过。
几个月前,我也曾险些因为思考方式的不同,失去一位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人。好在彼此间还是互相珍视的,仍旧愿意像对方表达怒火和歉意。我第一次体会到【误会】这个词的含义便是于此。当我耐着性子抛开令自己很生气的情绪去倾听对方的想法时,我是惊讶的,【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好似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经历同一件事情衍生出来的看法竟会如此天差地别。好在,即便顾虑的东西不同,珍视彼此的心却是相同的。这段值得珍惜的缘分我并没有丢失。
面对人性的弱点,最好的方式就是说出来。当然,是把真诚地为别人着想的心情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说出来。历史也好写书的也罢,都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唯有真诚能够换取信赖。面对人性的弱点时,你唯一要做的是足够真诚,坦白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你希望被喜欢,那就学着你喜欢的人那样,因为你绝不会拒绝一个真诚待你的人。
网友评论